国际传媒曾聚焦一位身穿美国星条旗图案的华裔年轻人,只见他专心致志地盯着电脑屏幕,不断地发出一连串清晰的指令,对身旁阶段性的欢呼声视若无物,直到“勇气”号被证实成功着陆后,他才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蹦着跳着挥着拳头,并且跟现场负责人紧紧拥抱。
这个华裔年轻人名叫李炜钧,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火星计划的任务计划官,负责协调科研计划、探测器和飞船运行等全面的工作。
更多的华裔科学家没有在媒体上公开亮相,其中有的甚至身居要位,包括:火星计划飞行主任陈哲辉、负责火星探测通信及雷达追踪的沈毓贤、航空电子部门的刘登凯等等。
“勇气”号火星探测计划的官方网站对陈哲辉评价颇高:“陈哲辉非常成功地将‘勇气’号导入正确的航向。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陈与属下努力工作,确保‘勇气’号安全无误地运行。一旦‘勇气’号发生紧急情况,他还负责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行全面的挽救行动,把‘勇气’号送至火星的大气层,然后才把他的指挥权交给杰森。”
谈继华女士现任火星探测漫游器项目综合序列部副主任,该部门负责编制和核准向航天器发射的指令和序列,确定探测器是否按预想的计划行动。万一遭遇不测的话,她还将负责发出非同寻常的特殊的挽救指令。
获得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学士及硕士学位的李荣兴现任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土木环境工程暨测量系教授,参与了火星探险机器人计划。他说,1997年从电视播放的火星“拓荒者”号探测任务的画面中,看到人类宇宙飞船虽第二次成功登陆火星并传回不少珍贵资料,但是当时所用的机器人探测车定位误差过大。李荣兴四年前开始研究更能配合新的登陆机器人使用的软件,以增加测图的准确度,并用来选择机器人在火星上更好的行走路线以及更适当的定位。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邸凯昌博士、徐逢亮等一些博士研究生亦参与了此项研究。
从上世纪70年代参与“维京”号太空船计划、“火星探路者”号(也称为“拓荒者”),在“喷气推进实验室”服务近30年的吴贻廉博士,是美国研究负责火星太空实验最资深的科学家之一。
华裔科学家在火星探险上功不可没,最早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被称为“火箭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就是“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三位创始人之一。用数学来做火箭的弹道仿真的部门负责人就是钱学森。(《北京青年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