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热闹的拍卖结束后,部分竞买者拖了很久才付清款项,还有人甚至留下假资料而无法联系,最迟的一位直到去年12月20日才把钱送到,还有3位买家至今拒绝认领珠宝。拍卖活动拍出了6万元,但实际只拿到3万元,另3万元却是一个月后主办方自己垫上的。
主办单位之一的香港中环宝迪氏集团有关人士说,他们很愿意再拿出3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但这次的义卖活动竟有1/3的竞买者无故“失踪”,他们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当晚举“11号”牌的“陈先生”,留下的“137”开头的手机号码只有10位数字,14位的身份证号码也是不存在的。另一名以1.2万元拍得市价59888元的名为“浮华世家”钻石项链的“冼先生”,留下的电话是空号。
广东律师刘学兵说,主办单位主动降低门槛,等于是自己放弃了相关的约束,被不讲诚信的人钻了空子,产生的后果只能自己承担。由于本次拍卖活动部分买受人登记了虚假资料,所以即使他们应承担违约责任,最终也很难追究。(《中国青年报》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