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海1968年生,身高不足1米6,相貌平平,性格内向。当地一位民警说:“杨新海小时候连杀只鸡都不敢,我们也想不通他怎么成了嗜血成性的杀人狂。”
杨家有6个孩子,家境贫困,杨新海排行老四。高三快毕业那年,杨新海突然出走,其父杨俊关称,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走。离开学校后,杨新海在外闯荡十多年,回家不超过3次,杨俊关夫妇甚至说连杨新海的相貌都想不起来了,走在马路上遇见也会不认识。
杨新海开始杀人是因为两个女人:1993年,杨新海被石家庄市长安分局劳教前,一个姑娘对他海誓山盟,说一定要等他回来结婚。一年后,他释放时,她出嫁了,但新郎不是杨新海。1996年,寂寞难耐的杨新海在一处偏僻之地碰见一个女人,邪恶的欲火一下子被点燃了……最后,不但女人跑了,他的舌头尖还被咬掉了一块,并被法院以强奸罪判刑4年。2000年,杨新海出狱后,残忍地杀害了一对夫妇。这是杨新海犯下的第一桩杀人命案。
一位警方人员说,杨非常有表现欲,讲述杀人经过时滔滔不绝。在法院开庭那天,杨新海还与押解他的法警开玩笑。一位民警问他:“你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他回答:“什么叫社会?跟我有关系吗?”他还说:“自从被抓住以后,警察已经给我买来两套新衣服了。我长这么大,从来没人这样关心我呢。”杨的父母与他亲情淡薄,自儿子关押至今,二老从未来看过。杨新海在多次被提审时,反复表达同样观点:“为什么别人有的,我没有!”
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说,人的攻击行为是潜在的,但攻击可以通过竞争、好强、进取这样的正当行为来转化。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缓解挫折的能力,挫折感不断在心中累积,就很容易导致攻击行为。这些攻击型罪犯,一般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受过严重的挫折。他们自卑、孤独,心里的疙瘩没人帮他解开。而杀人和强奸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个强者,得到强烈的自尊感。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心理问题或心理变态已不再是纯个人的身心问题,而日益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原因之一。(《法制日报》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