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海最多时竟有5个专场在演杂技,同抢旅游这块“肥肉”。无一例外都是旅游人多就演,人少停演。“新上海”团长赵力志认定,只有“天天演”才能稳定旅行社客源。
2001年3月,新上海马戏团首次打出了“天天演”的招牌。但是连续3个月,云峰剧院1600个座位,多时两三百人,少时仅十几个人!面对热闹的舞台、空荡荡的剧场,赵力志直冒冷汗:如果是每场十几个人,“新上海”每天将亏损数千元!然而,3个月后,上海杂技“天天演”的牌子逐渐打响,票房开始节节攀升,年收入达900多万元。
区级小团明星少、资源少,赵力志决定专门面向散客和全国的中小旅行社,为他们提供一流的、人性化的服务。
一个苏州的旅行团被堵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眼看演出就要开始,导游急得团团转。新上海马戏团接到电话后,立即允许导游退掉了五十多人的戏票。无条件退票后,导游们很快就“投桃报李”,带着更多的客人来看戏。
赵力志清楚地记得,1997年有家演出商投资2000多万,举行“法国丽都式表演”,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宣布破产。一位涉外导游一语道破天机:“来中国的老外什么豪华大戏没见过?到了上海,他们就是想看有点‘土’、实实在在的中国功夫。”“新上海”马戏团舞台上出现的,是《五人柔术》、《单手顶》、《环球飞车》等“地道”的中国杂技节目。演出结束时,你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三十多位演员,面带笑容,与观众一一合影;之后,他们又列队走下舞台,直到把最后一位观众送出剧场。
(《文汇报》 2.20 张裕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