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李从来不扫地,不抹桌子,自从记日记后,变勤快了。他的“日记”常常这样写:“x月x日上午,打开办公室门,又去卫生间打了一盆水,在水里搓了搓抹布,便开始抹桌子,先是老马的,再是刘胜的,再是……”大李的字本来就大,稍微记详细一点,一页纸就写光了。而刘胜一惯小气,每天的“日记”只写一行,诸如“今天的开水是我烧的”,“上午去了一趟市政府”等等,一个星期下来,刘胜只写了半页纸。有一次,老秦来抽查“日记”,对大李的“龙飞凤舞”大加褒奖,对刘胜婉言批评:“单位再穷,日记本还是能买起的。必须‘一天一页’,这样,我就能看出哪天干了啥事。”过了一段时间,“工作日记”开始与奖金挂钩。如果每月出现三个“空白页”,则当月绩效奖就被扣除。
我们办公室的勤杂事儿本来就不多,从“日记”角度考虑,这些事情必须分配均匀。上个月,大李和刘胜闹了点别扭,刘胜为了“惩罚”大李,竟连续三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把大李的活儿干了。大李以“日记”为武器:“连着三天,我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同事之间怎样相处才能体现团结友爱?刘胜同志的做法,是不是有点太自私了?”
老秦见到这样的日记说:“大李是个好同志,不仅用‘日记’记事,也用它来表达情绪,三个多月,他就写了四本‘日记’……”。
不过前几天,突然冒出一个传闻。传闻的核心是:老秦的小姨子下岗后,开了个文化用品商店,单位的日记本都是从她那儿进的货,价格偏高……(《经典杂文》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