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曾提议郭沫若再写一篇文章以总结太平军经验,但郭沫若始终未完成。3月1日的《北京日报》刊发了原郭沫若秘书王戎笙的文章,披露了这段历史。
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给郭沫若一封信,其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
太平天国胜利时骄傲的历史经验,要比李自成农民军丰富得多。郭沫若为什么中途搁笔了呢?我想主要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这时已是大跃进、人民公社之后,而且是1957年反右和1959年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同志之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总结太平天国的胜利时骄傲的历史经验作为共产党的一面历史镜子,是一件很担风险的事。特别是洪秀全们想把在军队中行之有效的军事共产主义制度推向社会,企图把整个世界都改造成为划一的、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如此这般总结起来,其后果会是怎样呢?这不是隐喻“人民公社办早了,办糟了”吗?这不等于是为“过分的胜利陶醉中一二位清醒的人”(《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语)被罢官鸣不平吗?郭沫若很快就放弃了总结太平军历史经验的计划,但没有要我们四人小组解散,而是继续研究下去,于“文革”前夕定稿,“文革”后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太平天国运动史》。因为是在“文革”结束以后出版的,问世以后还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