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佛山市民王小姐因感冒到某医院就医,拿到处方单之后傻了眼,单子上竟只写了“感冒一号药”五个字。尽管早就听说,有医生开处方潦草似“天书”,可像这样用代号命名的处方毕竟是第一次见。较有维权意识的王小姐当场问医生,这样做是否“侵犯了病人的知情权”。
医生则说,医治过程理当作为知识产
记者为此走访了佛山的几家医院,发现还真有不少这样的“保护法则”。
佛山某医院急诊科主任介绍,去年该院5万多个急诊门诊,就有2万多个处方流失出院,给医院造成了不小损失。
记者又在南海区一家医院了解到,该院门诊所有的处方,都通过电脑传到了药房,病人只要持着门诊医生给的取药卡到药房取药就行,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医生处方的内容。
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只是对病历的书写规范作了明确的要求,而对医生的处方内容方面还没有强制规定。
记者在医院随机采访了部分患者,一位阿姨对于手中的处方有些愤愤不平:“写这么草,还一号二号的,想到外面抓便宜药都没得认。再说,我们已经交了挂号费,怎么还不能把单子拿出去?”
如今,将药店开在医院旁边已经成为不少商家的投资策略,医院药价与市场价格间的不小差距使得不少病人“不辞辛苦”地在医院看病,再拿着医院的处方到药店买药。
卖药的收入在医院收入中一向占据很大份额,处方外流直接影响医院的效益,于是,只有医生、划价处和取药处看得懂的“代码”处方随之而出。(《广州日报》3.8张则友李晓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