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23岁,计划在未来7年内准备15万元以支付购房首期款。投资计划:若基金年收益率为15%,张先生只需一次投资56391元购买基金,便可实现目标”……
在北京一家国有银行的营业网点,记者拿到申万巴黎基金的宣传册,如此指导投资者安排购房、养老。而大肆宣扬“三个月分红5%”、“半年收益20%?的基
一位基金管理人士说,现在是牛市,基金收益率当然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收益一直会稳定在这样一个水平上,前两年股市大跌,许多基金就跟着跌破了净值,不但不赚钱还赔。宣传册只提供基金较好或最好的表现做事例,明显具有误导作用。
记者在一家银行拿到一份某分红保险的宣传品仔细分析发现,实际上这不是储蓄,而是一种委托金融机构投资获取收益的理财产品。在取得收益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风险。
一家银行理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不少理财产品,都习惯与储蓄收益联系起来相比较:与储蓄一样安全,比储蓄收益要高。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不能只看广告,还要看基金契约、招募说明书,以及保险的正式合同文本。(《北京日报》3.25耿彩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