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计算机系博导王永成教授的9名博士生,联名向学校提出更换导师的要求,并“取得了艰苦卓绝的胜利”。
博导手掌学生的生杀大权,学生本该忍气吞声,是何原因使得9名博士生这样做呢?因为该博导长期以来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以每月500到800元不等的“补助”让学生给自家公司赚钱。学生想起这
我们的博导,其品格和学术精神就是这样的么?计算机系一位中年博导一针见血地说:“我们大学需要做学问的大师,不是办公司的大款!”
也有教授向记者诉苦,当前高校普遍研究经费不足,出现教授办公司学生当劳动力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焕彬认为这个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前几年七部委联合发文允许高校办企业,实际上是鼓励和纵容了教授办公司现象。”
当我们探究这一现象时,还要面对一个体制问题。我们能够为高校教育和研究提供合理的资源配备吗?我们能够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除了被导师和学校挑选之外,也能够挑选导师和学校吗?(《社会科学报》3.18木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