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里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他们的成长注定会深深打上网络的烙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孩子在网吧里做什么?网络是如何主宰着他们生活的?
为了打开问号,记者走进网吧,来到了这
调查一:网游,我喜欢
2004年2月12日,记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的某网吧时,只见20多台电脑前端坐着聚精会神玩电脑的人。在这众多的“网民”中,有不少学生模样的人。其中绝大部分孩子是在玩网络游戏,还有几个是在开着QQ聊天,没有一个是在学习知识。
一位正在玩某网络游戏的学生正在网络上飞快地敲打着文字。仔细一看,记者不禁一头雾水,只见上面写着;“848,TNND,偶8会虾米?偶98告诉你,94酱紫,呼哈哈……。”
这是什么呢?是代码吗?记者带着好奇同他攀谈起来。
记者:你玩这个游戏很久了,是吗?看你玩得很熟练,你玩的是什么游戏呀?
学生:仙境传说,我玩大概半年了吧。
记者:你刚才打的字是什么意思呀?我怎么不明白呢?可以给我解释解释吗?
学生:我是说,不是吧?我不会什么?我就不告诉你,就是这样子,哈哈哈。这个是网游中的语言,大家都是这么说的,经常玩的人都明白的。一看你就没有玩过网游。(TNND是一句不文明的语言,在此省略。)
记者:你经常来这里玩这个游戏吗?
学生:嗯,我一般是来网吧玩,家里不让玩,我是偷偷来网吧玩的,其实我家就可以上网。
记者:你上学的时候就不玩了吧?来网吧玩,贵吗?
学生:上学的时候我有时中午来玩,我们中午有吃饭的时间,可以玩1个小时。我们有的同学经常来,他们中午是带着吃的来玩。
正在这时,这位同学对记者说:“我不和你聊天了,我老婆来了,我要和她玩啦。”只见,游戏中有一个女孩坐到了这个男孩的身边,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在游戏中打出了接吻的表情,随后,两个人又同时打出了大笑的表情。
“那个女孩是你的同学吗?”记者好奇地询问:“看来你们很熟悉呀!”
一看记者这么问,他略带自豪地说:“不是啊,这是我前天在网络中认识的MM,不过,现在已经是我游戏中的老婆了。”
后来,记者以一个已经玩了网游半年的人的账号登录到该网络游戏中,在网游的世界里,也亲身体验了一把所谓的“快乐”。
在游戏中,记者亲临了一场盛大的结婚典礼。有一对所谓的新人站到了教堂里的台子上,新娘子还头戴婚纱。他们的旁边站着一个男孩,是这场婚礼的司仪,由他来主持婚礼。在这对新人的后面也站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就是所谓的伴郎和伴娘。
台子下面的坐位上也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玩家,仔细一数,来的人还真不少,大约有20多人。记者问了问站在身边的一个女孩,“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婚礼,新郎和新娘你们认识吗?他们有多大?”
“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啊,女孩今年16岁,这个男孩和他差不多的岁数吧。”女孩热心地告诉记者:“这里经常会举行婚礼,哈哈哈哈。”
就在这个时候,婚礼仪式开始了。这个婚礼同记者在电视上看到的国外的婚礼仪式大同小异。
仪式过后,司仪说:“现在我宣布,两位新人已经结为合法夫妻啦,礼成,婚礼到此结束。我们大家欢送新人离开。”
此刻又有人冒出了一句:“新郎和新娘还没有接吻呢,我们要看啊!”紧接着,新郎和新娘不约而同地打出了一个接吻的表情,两个小脸嘴对着嘴,中间出现了一个很红的桃心。
在一片欢呼声中,一对新人渐渐消失。婚礼也随着新人的消失而结束。
对他们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下面这种相当成熟和大胆的举动,记者不禁吃了一惊。
后来经了解,来参加婚礼的人大多都是上学的孩子,岁数都不大。当有人询问记者的年龄时,记者道出24岁,他们不禁打出一个出汗的表情,有的甚至管记者叫“阿姨”。
记者随即在某网游的论坛上发起了一个调查,以了解玩网络游戏的人群的年龄和职业。结果,在参与投票的人群中,有70%的人是18岁以下,20%的人在18岁―20岁之间,还有10%的人在20岁以上。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学生,占到了90%,其中初中生50%,高中生20%,大学生10%。
面对着网游,绝大部分家长的态度是表示反对的。也有的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说:“玩玩游戏还是可以的,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学习成绩不掉下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有一位姓潘的家长这样说:“孩子现在还没有成年,他们的自制力还很弱,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所以,我不赞成孩子玩网游,担心他们会沉迷其中。”
一位姓韩的家长也道出了自己满腹的疑虑:“现在孩子们上网的语言太深奥了,我发觉和他们之间存在代沟。他们上网有他们自己的语言,跟一些代码似的,有的时候都猜不出来他们究竟在说什么,一会儿大虾,一会儿菜鸟的,一会儿又灌水什么的,总之,真的是不明白啊。”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李和老师向记者坦言:“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就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调查二:网骂,我不服
当记者打开了某网站的网页时,同时也弹出了一个小的类似于广告的网页,但这个网页不但比广告弹出的频繁,而且比广告更加令人生厌。在弹出的网页中出现了某些很惹祸、很暴露的图片,想要关闭还必须要等它展现真容后才可以。此时,记者所登录的网站却是一家大型网站。
记者不禁对此表示疑虑,这些不可回避的网页对我们的花朵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在网络时代,我们的青少年上网的目的又何在呢?
在所采访的孩子中间,有不少孩子坦言自己曾经浏览过某些不健康的网站。但有的孩子表示,“我并不知道这些网页是不健康的,只是好奇想要去看看而已”。
在大街上的电子游戏厅里面张贴着“不准未成年学生进场”的字句;某些色情网站布满了“如果你未满18岁,请迅速离开”的警示牌,作为其“合法”的标签……但是,在大街上的电子游戏厅内,真的没有中小学生光顾吗?如果那些没有自制力的孩子们看到没有约束力的警示,他们真的会离开吗?
相关调查显示,在对北京市六个城区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初、高中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中,有22%的被调查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19.6%的中学生在别人的诱惑下,上网聊过男女两性话题,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网上色情的诱惑。登录色情网站或浏览黄色内容的主要原因,8%的学生是因色情网站泛滥,一不小心就点击进去了;5.6%是出于好奇;不清楚原因的比例为5.5%。
而家长们的电脑水平又如何呢?
在北京城区,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的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许多家庭将电脑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投资和学习、办公设备。但是,中学生家长中仅有12.7%经常上网,46.9%的家长不会上网。
可见,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色情、暴力、赌博、迷信和反动的信息,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溺其中,并逐渐遭受毒害。青少年在网上交流所使用的污言秽语就更为多见,特别是在一些聊天室和论坛中,经常可以看见互相谩骂和人身攻击的字眼。
在某网络游戏中,在PVP(记者注:就是玩家可以互相对抗、对打的场所)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谩骂的文字充斥屏幕。本来PVP中就是玩家自己练习操作和相互嬉戏的场所,但是记者却发现,这里却经常充满了血腥和屠戮。
刚开始,大家是互相嬉戏,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但是过不了多久也许是因为某句言语不合,也许是因为技不如人,玩家就首先开始了口舌之争,谩骂之语就浮出水面了,有些言语,记者看了都不禁汗颜。
言语之争结束了,就开始了血雨腥风的打杀。一个人打输了,他会叫来一帮人帮着他打。“在PVP,经常可以看到一帮人追着一个人狂打的场面。”一位已经有两年网游经历的人介绍。他说,有的人很可气,把对方打死了还会问,“你服不服?”有的人就不理会,而有的人就恨恨地说:“不服,你等着。”紧接着,又一场屠戮又将上演。
调查三:网恋,我无悔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对大部分孩子而言,上网无非是两种情形:一类是忠实的网游虫,一类则是固守的聊天族。
在某中学记者了解到,某班几乎全部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QQ,而且班级还建立了班级聊天组,所有本班的同学一上QQ就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沟通。
这个看似方便快捷的聊天工具也成为了某些孩子诉说衷肠的工具。“老公,你在吗?”“老婆我想你了”等类似的话语经常映入大家的眼帘。
一位18岁的男孩向记者袒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在某网络游戏中,他认识了一个名叫惠惠的“女孩”,开始大家一起玩游戏,后来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惠惠,于是他就问惠惠:“你愿意做我的老婆吗?”结果,经过他这么一说,他才知道了一个对于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般的秘密――原来,那个惠惠并不是女孩,而是和他一样的男孩,用他的话说是“人妖”。
他告诉记者,在网络中,这样的“人妖”很多,尤其是在游戏中。记者不禁有些不解,为什么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以自己的真实性别登录呢?
一个“人妖”的话语解开了记者心中的谜团:“那是因为女孩有人带着练级,女孩会有人给你钱花。女孩管人家要钱,人家会很痛快地给你的。倘若你是个男生,得到最多的是‘没有’、‘起开’、‘走开’之类的答复。”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碰到了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女孩。她告诉记者,在网络中,她有一个老公,而且每天他们都会在网上见面,他们会通过QQ的语音聊天对话。“在游戏中,我们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孩子――一个小宠物。”当然,对于这一切,女孩的家长并不知晓。
记者在某网络游戏中逗留的几天时间里,发现经常有人开启聊天室来找老婆、找老公。有一次记者进入了有人开启的聊天室,和女孩攀谈了起来。
记者:你要找老公啊?为什么啊?
女孩:他可以陪我一起玩游戏,可以带我练级,疼爱我,仅此而已啊。
记者:你为什么不去自己玩啊?
女孩:可以有人带你练级,这样比你自己练级要快很多啊;而且,你也不用自己去拣垃圾换钱啦,老公肯定会给你好多的钱和装备的,这个比较划算;再说了,有个人天天陪着你练级不孤独啊;还有,你没有看到现在游戏中的人都是一对儿一对儿的吗?
对于这样的回答记者始料不及。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一些老师也对计算机患有“恐惧症”。大部分班主任老师、校长对互联网的了解也是甚少的(在某校众多教师中,现时接触过互联网的还不到10%),他们无法给学生足够的辅导和指引。
Internet是无国界的。互联网络的信息浩如烟海,各类资讯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漫游,构成复杂纷繁的网络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有健康的、积极的,不可避免也会出现不健康的、糟粕的东西,“关键还是在于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努力,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李和老师由衷地表示。
(《法律与生活》2004年3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