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广州市质监部门积极开展打假工作,没收的产品包括通讯产品、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农资、建材、油品、汽车配件、食品等,涉案总货值达5500多万元。
然而,广州市质监局稽查处的有关负责人却说,罚没的商品越多,越无处存放!广州共有储假仓库近30个,若以平均每个仓库500平方米来计算,仅仓库租场费就高
把假冒伪劣商品“一烧了之”,以起到强大的震慑和宣传效果,这是过去广州市处理罚没品的常见方式,但集中烧毁却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2002年6月,广东省政府下发通知,严禁露天焚烧固体废物,即使销毁罚没物及假冒伪劣商品也不例外,乱焚烧者最高罚款50万元。
有人认为,分类处理收缴物品可以减少焚烧过程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但有关质监人员表示,这种处理方式“成本过高,吃不消”。
去年8月,广州市财政局印发《广州市行政执法没收物品处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对假冒产品或者质量达不到标识要求的物品,在不损害权利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去除非法标识,经拆卸、分解等技术处理后,由行政执法部门交由特定的接收单位回收或捐赠给福利机构。但是,就这种罚没品用作捐赠用途的新思路,有关人士担心,这样会导致假冒商品“合法化”。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新京报》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