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改编过电视剧《茶馆》的女作家叶广芩,最近在一封信中慨叹:现在的作家大多吃不了苦了,“我让有些作家朋友到山里来看看,他们问我‘招待所怎么样?’‘厕所怎么样?’”而另外一些作家则认为:作家是拿作品说话的,把吃苦耐劳来作为衡量作家的标准,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
吃不了苦
的作家是文坛过客
作家赵大年认为,现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风气不利于作家潜心创作。社会经济条件好了是客观的,但不等于作家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那些吃不了苦的作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只能算文坛上的过客。他们或是写写自己的小情感,或是发发应景文章,不是没有价值,但只是昙花一现。他说:“我不知道世界上的哪部经典作品是在顺境中完成的,在逆境中诞生也许是精品的一个共同特点。”
文学创作之苦与生活之苦不同
散文家黎光耀说,文学创作不是技术而是艺术,它的艰苦也许是普通人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文学创作需要深厚的根基,文学之苦与生活上挨饿受冻不同,文学的苦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他说,掌声并不一定是真理,时间和历史才是最终的见证。
仍有不少作家在“自找苦吃”
叶广芩近日出版的现实散文集《老县城》就是她在秦岭深山生活3年写出来的,她曾开玩笑:“我是不是挺傻?50多岁了还在村里‘插队’。”像叶广芩这么“傻”的作家究竟还有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遗憾的是,能够这样要求自己的作家往往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创作者们很少主动锻炼自己。(《北京青年报》4.17刘江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