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上有个奇异的景观,那就是学术文化世家现象。古代的不说,近现代也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钱基伯、钱锺书父子,梁启超、梁思成父子等。至于学术成就稍次一等的学术文化世家,更是多得不得了。然而,上个世纪中叶以后,这一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中断了。正如马斗权先生在其《悲学术文化世家的消
学术文化世家为何消逝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解放后政治运动不断,批判矛头首先指向人文学科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国学大师莫说考虑学术文化世家传承了,自己赶快检讨、消毒还来不及。极左思潮日益猖獗,青年一代受其引导,热衷于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政治环境大大宽松,然而拜金主义又开始盛行。从学校领导到高校学生,普遍只重视计算机、外语等“显学”,至于文史哲这些人文学科则门庭冷落。一些国学大师级人物相继去世,而学术文化世家传承需要时间和文化根基,需要在青年时代就打下扎实的学术入门基本功,错过最佳时机,事后即使恶补,终难成就大业。
当前,中央提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不妨也探讨一下学术文化世家为何消逝的现象,为学术文化大师的产生,为学术文化世家的传承作出切实的努力。(《团结报》5.18耿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