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金村农民钱书远,为了给患癌症的妻子挣医药费到重庆市打工。这位看似普通的农民演绎着一个关于“富有”和“贫穷”的传奇。要致富,先种树
20年前的黄金村,无黄金,也无树。1984年,钱书远决定把7800亩荒山承包下来,植树造林。
但难事接二连三。首先是资金问题
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石坡上植树造林,艰难非同一般。满山都是青石疙瘩,一镐下去,只刨个白点点。要用炸药先炸坑,再从山下背土来填。山高坡陡,背着篼背上山,肩膀一用力,鼻子就碰到上面的石坎,头破血流。
一家人实在力不从心,只好雇人来一起挖窝。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后,500亩地被挖好窝,并种上了杉树、红椿。
春天刚到,钱书远就心力交瘁,躺倒了。一个月后,钱书远从卫生院出院后才得知:他去住院后不久,村里的一些牛羊窜进了林地,啃光了树苗,踏平了窝子。
“我到底坑了哪个,竟遭这种报应啊?”钱书远先是大怒,立刻又悲从中来。再苦再累,都笑着熬过来了,这一回,钱书远止不住地号啕大哭。他坐在被牛羊糟踏过的林地里,几个小时,木头似的一动不动。钱书远意识到:“造林的关键是管护。”
事后,县里派来工作组,和区、乡的同志一道,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对放牛羊吃树苗的户主进行了严肃处理,支持钱书远植树造林。
被毁的林地里,又青翠地长起了新树苗。钱书远请了六七个人在林子边界上拦上篱笆,有的地方还垒起岩墙,把幼林围护起来。
钱书远像个野人,天天在17座山头、三十几道湾之间奔来跑去。他四处寻找树种,不停地爬树,摔下来,再爬上去。冬天凌晨三四点,零下三四摄氏度,他还在坡上忙碌。6年下来,他遍体鳞伤。同样吃苦的还有刘素蓉。她长年累月地挑粪上山,铁打的颈脖也要被扁担磨损,铁打的身子也要被累垮。后来,她被确诊患有脊椎癌。
我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造林几年后,山绿起来了,纷繁的事,也找上门来了。有人劝他把林子卖掉赚一笔钱,他没有答应。有国有林场想出资490万元买下林子。他也没有答应。又有港商意欲收购,估价为2500万元。他还是没答应。
1995年岁末,钱书远到县里参加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会议,很受震动。近两年,黄金村村民解决了温饱,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仅几公里长的一截通村公路,一直无钱修通,村民的生活环境仍没有根本改变。
钱书远彻夜难眠。终于决定,把承包的山林捐献出来,发动群众把其余的1万多亩荒山都绿化起来,带动村民发财致富。
妻子想不通,钱书远劝她: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两口子房只需一间,铺只需一床,而且钱要多了,眼红的几个人进屋来一抢,山里闭塞,报警都来不及。刘素蓉闷了几天,问:“那有点回报行吗?”“回报啥子嘛?回报大自然就行了。”
1996年3月,钱书远和刘素蓉去彭水县城签字。如此义举,令县委书记感动万分,但还是希望钱书远慎重考虑,至少应该拿到一定的补偿。钱书远还是坚持不拿分文。倒是当年为植树造林所贷的5万余元,到捐献林子时尚有2.8万元未还,他自己背负了下来。
1997年的植树节,钱书远正式将林场全部无偿捐献给了集体。这一举动,带来了村里的一系列变化。随后,村里得到大笔资金,点亮了电灯,解决了自来水,接通了电话,修建了学校,村里另外的1万多亩荒山也变绿了。这一举动,让苗家农民钱书远一夜成名,成为九届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造林标兵……
但没想到的是,这几年为妻子治病,花光了积蓄。去年,老母又重病去世。家徒四壁的钱书远,不得不进城打工。
“真的不后悔?”记者忍不住又问。当年慷慨捐献,如今生计窘迫。如果能为自己留下一点,也不至于如此啊。钱书远依然摇摇头。58岁的他,黝黑而苍老。
面对他的一份淡然,记者油然而生感慨:对待这样的奉献者,我们的社会又该奉献出一点什么呢? (《解放日报》5.21 黄玮文)
钱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