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周恩来的密信是谁捎给张学良的

2004-05-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的宴会上,回忆了当年他在延安两次会晤张学良将军的往事,即席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席间,许多东北军旧部和中共重要人士泪水潸然。张学铭和张学思对他们阔别多年的兄长张学良的怀念之情,更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席间响起一片哭声。面对此情此景,更让周恩来思
念仍在台湾秘密幽禁中的张学良。

周恩来决定亲笔给失去联系多年的张学良再写一封信。可是,海峡两岸虽然近在咫尺,给张学良捎信却比登天还难。这重要的信件是怎样穿过禁锢森严的台湾海峡,安全送到张学良手中的呢?

最近经过采访当事人和查阅档案资料,终于搞清当年转信的详情―――将周恩来这封重要密信送到张学良的手中是朱湄筠女士。

朱湄筠的父亲朱启钤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部长和国务院总理。抗战胜利前,朱湄筠和丈夫朱光沐(曾任张学良的秘书)一直在香港从事营救张学良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营救毫无效果。朱湄筠的姐姐朱洛筠是张学铭的妻子,而她本人在天津华西女中就读时,是张学良夫人赵一荻的同班学友。正是由于朱湄筠与张学良素有家庭渊源,她后来才成为周恩来及中央有关部门重点考虑的传信人选。中央有关部门把朱湄筠在香港定居的近况,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遂同意中央负责台情工作的部门直接派人去香港,设法与朱湄筠取得联系。

行前,朱启钤先生(时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已向有关部门提供了他的亲笔信和朱湄筠女士在港地址。朱湄筠获悉周恩来有与张学良通信的动念,十分感动,当即答应一定亲往台湾转交密信。这时,周恩来才动笔写了一封经过深思熟虑的信件―――用毛笔在雪白信笺上写下16个饱含深意的字:

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在这封既无收信人名号,也没有地址的信上,周恩来鉴于当时台湾当局对张学良严加监禁的情势,他本人也没有任何署名。但由于张学良与周恩来有过多次书函往来,所以张学良肯定熟悉周恩来那风格特殊的毛笔字。

周恩来考虑到张氏家庭在大陆的成员,数十年来也无时不思念在台羁押的张学良。于是决定让张学铭和张学思也给大哥各写信一封。

朱湄筠接到这三封信件以后,把它们小心密封在一只精致糖果盒的底层。然后正式向台湾方面申请赴台探亲。当时台湾当局对香港居民赴台探亲也同样采取了严格的审查措施。但朱湄筠仍在台湾亲友们的鼎力帮助下,于1962年4月进入台岛。

朱湄筠来到台北后,才发现张学良的自由十分有限,身边至少有一个连的便衣担任“保护”。如果一位从香港到台的女客去面见张学良,必须先得到台湾情报部门的批准。她决心在台北住下来,慢慢等待时机。

当年10月,朱湄筠已经等得心焦火急。幸好10月10日张学良有一次公开活动,朱湄筠即通过从前在天津结识的黄仁霖(张学良至友、宋美龄的大管家),把她从香港带至台北的一盒糖果,转交给当时住在董显光(张学良的基督老师,国民党前驻美国大使)家里的张学良夫妇。黄仁霖不知这盒高级糖果内的玄机,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之安全送到董家。至此,周恩来和张学铭、张学思的信,才辗转送到张学良的手里。

(《党史信息报》5.19 窦应泰文)

40年代的朱湄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