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要将《厕所》搬上话剧舞台,再现20世纪70、80、90年代北京的“厕所文化”。排泄是人的生理现象,可将排泄场所搬上舞台,让人感觉有些恶心,如何想起创作话剧《厕所》?
该剧编剧过士行说,创作《厕所》的动机,源于1996年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厕所展。展览中从春秋出土的陶制厕所到德
国的野战厕所无奇不有,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前言中来自《圣经》旧约中的一段记载,摩西带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发布了一条训令,就是“掩埋好你们的排泄物”。另外,“就是我曾在资料中看到过罗马曾有那种可容纳上万人的浴室,里面有近3000个便坑,其中一个便坑刻着一句话:能够在一起排便的民族才是团结的民族。由此,启发了我写一部关于排泄的戏。我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个时代的北京厕所为主线,借用了《茶馆》的结构,试图解释人要有尊严。”
《华夏时报》6.3吴小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