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司晶,这一生只拥有过270天的健康,至今经历了70余次大、小手术,现在
遭受摧残
司晶小时发过一场高烧。以后,她除了左臂完好外,全身都瘫痪了。面对事业生活的双重压力,爸妈出于无奈,将3岁的司晶寄养到东北兰西县的姑姥家。
在姑姥家,有时口渴了,水缸就在身边,司晶够不着,就喝不到水。苦难让小司晶刻骨铭心地明白了两个道理:一个是不可以随便去麻烦别人,另一个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五岁时,天暖了,姑姥常把她放在院子里一个晒米的笸箩里,丢给她一张旧报纸和一把小剪刀。没过多久,人们发现,她剪出的小人、小鸭子、小狗活灵活现,她在人们对她的感叹和惊讶中,觉出了自己的聪明。13岁那年,因为怀疑自己没有鞋才不会走路,她向邻居央求来下脚料,靠平时的观察记忆,一针一线,为自己缝制出生平第一双鞋。
17岁,她还不认字,不会看爸妈写来的信,她用激将法让小朋友念贴在墙上的报纸,并一个个记住那些字,几个月后她竟看懂了《青春之歌》。她几次提出学写字都被姑姥阻止了,姑姥甚至烧了她的书。在挨了狠狠一巴掌之后,司晶借了一支笔,艰难地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只有4个字:我要回家。
在劳动中体会快乐
司晶回家后,爸妈待她很好,不让她做任何事。可司晶心里却不舒服,为了证实自己的价值,她趁家人不在时,用手撑着小凳子一步步挪进厨房,再爬到一个比锅台矮一点的椅子上做饭;她用椅背顶着半边胸口,一只手洗大盆里的衣服。她还趴在地上为全家6口人做过冬的棉衣。她给自己规定一年要做到20件。
有一回,天很冷了,妈妈还没穿棉裤,司晶问:“棉裤做好了,你怎么不穿?”妈妈说,棉裤有点厚,过些天再穿。一种“失职”感使她当即让妈妈上街买布,晚饭后,她便开始裁剪,然后悄悄爬下床絮棉花,绗线,上绊带,钉纽扣。第二天早上,妈妈看到做好的棉裤,吃惊地说:呀!你什么时候做的?妈妈的惊喜让司晶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自信让司晶的梦想越来越多。司晶学过外语、绘画、临摹画,但终因她不能走路,路一条一条地又被堵死了。
太多的痛苦和挫败丰富了她的感情,深化了她的思想,致使她一次又一次奋笔疾书,形成上百万字的作品。
司晶解“扣”
司晶善解人意,在姑姥家时,就常有大姑娘小媳妇向她诉说心事。回到自己家里以后,聚在她身边的朋友就更多了。看着人们带着期待而来怀着感激而走,司晶感到她终于“站”到了属于她的舞台上。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司晶报名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医学心理函授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毕业证书。1995年8月,司晶在自己家中挂牌成立“福源心理咨询所”。2002年司晶工作室在北京成立。
一天,一名失魂落魄的女知识分子找到她说,一直以为丈夫和自己感情很好,可丈夫突然提出跟她离婚,她这才知道丈夫有了外遇。她痛不欲生,就想着怎么报复,甚至想把孩子药死,然后和丈夫同归于尽。
司晶知道,面对一个心痛欲碎的人,任何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对方需要的是悲痛欲绝中的猛醒。司晶说,我理解你丈夫,他不爱你有道理,一个恶毒、颓废,连自己性命都不爱的女人谁会爱?那人听了这话目瞪口呆。司晶又让衣冠不整、披头散发的她照镜子: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一个人想得到爱,必须有爱的资本。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封存保险,惟独感情不能,聪明的女人首先应该学会完善自己……第二天那个女人打来电话说 昨天的她已经死了,现在她独立地,靠自己的力量活着。
司晶用她独特的咨询方法和语言使很多消极绝望的人换一种角度看人生,人们也从司晶超乎寻常的苦难人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力量。(《中国妇女报》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