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6月28日在苏州举行,由此,我国已经十分高涨的申报“世界遗产”热继续升温,是耶?非耶?各有公论。
对“世遗”的热情带来的是摧残
去年非典期间,敦煌的莫高窟少了人来人往的喧闹,显现出原本庄严、静谧的气度。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我希望总能这样
多年前,故宫地面的“金砖”,因每天川流不息的游客的踩踏,一片片碎裂;张家界景区,因过多的建筑和游人,导致自然环境和植被的破坏;边陲古城丽江,纳西民居的原生态已越来越被中西合璧的“杂交”旅游文化所取代。这些独一无二、价值非凡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无论地处闹市还是深山老林,都挡不住人们对它的向往和热情。但是,每一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几乎都面临着因“爱”和“名望”带来的摧残。
申遗的驱动力是旅游业巨额收入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第二年的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猛增到500万元。安徽黄山,更是由每年数百万元增至2亿元。云南丽江200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3.44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了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知名度所带来的旅游业巨额收入被普遍看作申遗背后的最大驱动力。到2004年3月止,全国已有近百个项目申报世界遗产,按照现行的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处的规则,这些项目可能要等待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然而各地的申报积极性并未因此受挫。
金字招牌使人们忘记了“申遗”原有的意义和内涵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所有缔约国的责任是要“竭尽全力”“保护、保存”这些人类共
同的财富并把它“遗传后代”,而并非为了给这些名胜古迹一顶桂冠。
从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至今,已有754项世界遗产榜上有名。这些世界遗产中已有35项被收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威胁最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过度旅游,是直接的破坏因素。
所有世界遗产,毫无疑问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大自然演变中最有价值的记忆。一旦失去,永无挽回。也许,对于很多世界遗产来说,不去打扰它们,就是最好的保护。
《新华每日电讯》6.28 曲志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