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近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广州新车牌尾数没了“4”》。据介绍,此举酝酿已久,其目的是为了顺应广大市民无“4”要“8”的传统心理。
那么,无“4”要“8”是市民的传统心理吗?不要说全国,就以广东来说,过去也从来没有无“4”要“8”的传统心理,把“4”谐音为“死”、“8”谐音为“
前几年我在广东东莞常平镇看到多家的门联,都是写:“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门上横批有些写“四季平安”,也有写“四方吉庆”。
至于现在某些人热爱的“8”字,并非都是吉祥话语,“七上八下”、“乱七八糟”,这些虽有“八”字,但人们对此不会感兴趣的。
实际上,要实现无“4”要“8”,会使人感到很尴尬,因为十进制的10个数字,中间不能没有“4”。定价4400元怎么办呢?最多改成4399元,但第一个大数字是改不了的。特别是时间上的数字,如今年是2004年,这个“4”能找什么字来代替?
亦有人说,数字迷信是从西方传来的,“13”在西方就是不祥数字,去“4”要“8”大概是结合港粤本地方言而形成的数字迷信。或者有人认为是向西方文明的国际接轨,但我觉得,洋迷信在西方同样也代表不了“文明”,因此也谈不上什么“接轨”。
本来是民间迷信,如今却得到政府行为的认同,是不是有鼓励迷信取向之嫌呢?
(《北京日报》7.5李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