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张先生看见周围人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出国“镀金”,心里盘算:正读高二15岁的儿子张华学习成绩并不好,1年后与其只念个三流国内大学,还不如到国外拿张“洋文凭”,出国留学几年。回国后,由于有在西方国家的留学背景,极有希望发展成为“国际型”“复合型”人才。虽然费用颇高,张先生还是咬紧牙关东借西凑
张华到了德国,刚开始还能认真念书,但由于在国内学的是英语,现在骤然改念德语,语言难题成为他学习和与周围环境交流不可逾越的障碍。他越学越没兴趣,两个月后就干脆逃学,后来认识了一帮情况和他差不多的“小留学生”,就整天吃喝玩乐。今年6月份,张先生从这群“小留学生”的一个家长那里得知儿子在德国留学的真相,如五雷轰顶,他更担心儿子在外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7月初,张先生不得不亲自把儿子接回国内。
省吃俭用,花了70余万元人民币送子留学,结果培养出一个“留学垃圾”,这样的结局是张先生始料未及的。
据统计,仅赴美留学人员就从1978年的50人,发展到现在每年的1万多人。20世纪80年代,留洋者大多是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90年代初,中学毕业生开始到国外去读本科;从90年代中期开始,渐渐出现了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留洋的现象,甚至一些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也被送到国外读幼儿园。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出国留学,但这股“低龄留学”潮并没有因此而消退。
《深圳商报》7.19 刘大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