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华与谢某都曾是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前者倾其所有办“华音网”,赢得了乐友的广泛喜爱与尊重;后者办“黄网”,短短半年从中牟利10多万元。今年7月底,谢某成为浙江省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中被正式批捕的“第一人”。同是一所高校的校友办网,为何两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早在大学读书时,
由于“华音网”公益性很强,基本处于弱亏损状态。为使“华音网”生存下去,眼下贺晓华正对网站改版,并设想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乐器城”,以销售乐器、唱片和民乐书籍来获得利润。他说,即使网站仍不能盈利,他也会去找份工作养着“华音网”,因为他对于民族音乐已经从喜欢、迷恋升华为一种对祖国文化的责任。
贺晓华从小失去母亲,家境贫寒。但父亲的管教却极其严厉,外婆也给了他很好的教育,经常整夜唱儿歌讲故事给他和哥哥听。贺晓华身体弱常生病,外公就背着他翻山越岭找土医生看病……与物质的匮乏相比,他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富足。贺晓华说:“我的外公外婆虽然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有人世间最纯朴最无私的爱;是他们的爱使我懂得怎样去爱别人,懂得对生活的感恩”。
相比之下,谢某的家庭虽然经济上宽裕得多,但精神世界却相当贫乏。平时父母忙于生意,很少与他沟通。谢某说:“我不缺钱花,但是我很孤独。”正是家庭爱的缺失,使谢某习惯沉溺于一个人的小天地,很少与他人交流。他一个人经营网站,不跟任何人合作,办网半年多以来,他的家人也对此事一无所知。正是心灵世界的狭隘和闭塞,使得谢某没有任何责任意识,
更不用说在责任感的约束下明了行为的是非曲直。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从小在家接受的教育,会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打下深刻的烙印,一生都很难改变。因此,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
(《新华每日电讯》8.21 许群、夏海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