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附中考生张致飞收到了北京中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其左下角写着:“本校是经教育部门批准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资格的学校。”此前,他根本没有报考,也没有听说过这所学校。
张致飞的母亲被录取通知书上的“本科”字样吸引。因为张致飞只考了280多分,离今年的本科分数线差150多
记者以学生的名义致电中山学院,一名姓朱的老师称,这个学院所谓的本科其实是自考。“我都没有报你们学校,你们怎么会知道我呢?”朱老师回答说,“许多高中给我们搜集考生名单”。
北京中山学院王院长介绍,中山学院每年3月份开始做收集考生资料的广告,而从3月份到5月份,各地高校的老师就开始与他们联系,要求做代理。“我们根本就不用去找,坐在家里他们就呼呼的报名。”每招到一名学生会给老师500元劳务返款。
没有知名度就只能私下获得考生资料,而获取考生资料的方式又招致考生的质疑―――这个难以调和的矛盾,是摆在北京中山学院这样民办高校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京华时报》8.22陈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