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谈论《张思德》这部电影时总是有意无意反复提及它的编剧刘恒和导演尹力。这表明,观众开始将主旋律电影和它的主创人员联系在一起。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媒体大力渲染的结果,事实上这是受众在面对任何一种个性表达时的自然反应:本能地去原创者那里寻找动机和原因,配合以自我感受以期获得对作品最准确的理解。
奥利佛・斯通的《尼克松》、《肯尼迪》以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参与闻名;米洛斯・福尔曼的《莫扎特》、《月亮上的男人》以处理边缘性格人物见长。《张思德》与上述这些传记片在艺术上尽管还有一定差距,但它尽量在能力范围之内反思社会、洞见人性。关于张思德的生平,史料鲜有记载。这是困难,但为作者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京华时报》9.12 苏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