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报纸的时评版面如雨后春笋,呼啦啦地往外冒。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时评患上了“时髦病”。
幼稚病 由于很多的媒体追求新闻时评的时效性,所以在约稿时就强调,非当日新闻请勿评论。在这种要求下,时评家们就像吃快餐那样开始了评论,那自然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新闻时评的肤浅性出现
猎奇病 什么新闻最猎奇,保准在第二天就有时评,关键是有些猎奇的新闻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非要说那也只能胡说。比如,“狗保姆”、“小广告贴上女郎的臀”、“修复处女膜”等等猎奇的评论也时有所见。
排内病 翻开时评的版面,对于本地反面新闻的时评少得可怜,有也是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评论,稍微敏感的本地负面新闻,大多被枪毙无疑。有编辑就敬告时评家们:对于本地批评性新闻,最好不评,对于外地的新闻,尽管穷追猛打。
唯名病 一些时评版面把所谓的名家的时评视为金科玉律,看中作者的名气而不是看中时评的质量,即使是同样的观点,无名之辈也只能靠边站,长此以往,使时评逐渐形成了框框,缺少了生命力。(《今传媒》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