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祖光:名利面前一盏灯

2004-09-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马祖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7月15日,马祖光不幸辞世。

1996年,科学家王大珩院士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考察,猛然想起一件事:“小马该申报院士了。”他说的“小马”是马祖光,这年68岁了。

第二年,

同事受校方委托,为马祖光申报院士整理材料。听说此事后,马祖光以郑重的口吻告诉他:“请马上把材料拿回来,不要申报。”他的解释是:自己“水平不够”。1999年,又到了“推荐”院士时,哈工大直接将申报材料寄走。马祖光知道后,给中国科学院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是一名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院士条件。我要求把申报材料退回来。”这封信,用特快专递寄到了北京。

哈工大原副校长强金龙回忆:“马祖光不是不愿意当院士,而是非常向往,但他把这一学术荣誉看得无比圣洁。”

2001年,又到“推荐”院士时,中国科学院规定,申报材料上必须有申请者“本人签字”。校方再次准备了申报材料,众多的学者、教授劝他签字,马祖光摇头。申报截止日,时任哈工大党委书记的李生找到马祖光,问他:“为啥不评院士?”马祖光说:“我年纪大了,评院士已经没有意义了,应该让年轻的同志评。”最后他服从了校党委的决定,在申请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当年,马祖光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评价这位自认为“水平不够”的院士时说,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创造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了“系统的开创性的贡献”。

马祖光为何“不评院士”?一是他治学严谨;二是他反感动辄“找关系、吹嘘、炒作”的学术界的浮躁气。马祖光的学生陈德应说:“知识分子最放不下的名字、房子、票子、车子,先生都放下了。”马祖光曾为一位研究人员修改论文,改了7遍,已经看不出第一稿的痕迹,几乎全是马祖光写的,但他坚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对此,马祖光曾说,“在学术上不能做奸商”,不能跟同事、学生争成果,这是“起码的道德”。他辞世前作的最后一场报告,主题即是《做人与做事》。 《中国青年报》9.10刘畅亓树新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