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品危机各有一说

2004-10-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河北电视台专题片《中国小品20年》采访了近百位小品演员、编剧导演、知名学者和评论家。谈到小品危机时,他们各有一说。

宋丹丹:形式的局限使小品走下坡路

小品火起来是必然的。那个年代,摆脱了伤疤题材,饭桌上开始讲笑话,小品自然而然出现。但小品10分钟长度等形式的局限使

得它一定会走下坡路。写小品很难,没有实战经验写不出来。现在的小品,大部分靠演员攒,黔驴技穷。

石林:作者与演员收入不公使小品萎缩

十年前,商业不发达,小品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百姓自然欢迎;后来商演增多,演员身价陡然而起,出场费就十几万元,而作者所得的报酬微不足道且是一次性的。早期大家没有不平衡,但现在就不想这样呕心沥血了,因为挣钱的渠道很多,比如电视剧,情景喜剧,创作容易且拿钱易,不一定非得写小品。分配不公使得创作萎缩,本子萎缩带来演出萎缩,演员人气不足。比如赵本山对作者的重视是一般人比不上的,给何庆魁就一百多万元,因为赵本山懂得并尊重作者的创作。

王晓(《中国小品20年》监制):现在所做的是延缓小品的衰亡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酝酿、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有成长期、辉煌期,也会有衰亡期。这是一个逻辑的必然,小品肯定也会走向衰亡,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也就是延缓它衰亡的过程。”

90年代初小品鼎盛时期,大家都在攻坚,东北味、西北味、上海味等等,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精品,那时有一批人在弄小品,如陈佩斯和朱时茂、黄宏和宋丹丹、赵本山等;有一批电视人在帮着忽悠。小品环境比较好。

早期的春节晚会只有一两个小品,现在每年小品有七八个,多了以后质量就难保证了,就像在北京开出租,一开始出租车不多日子还比较好过,但这个行业吃香之后大家都抢着来做,车子增加了,司机的日子自然不如原来好过。

(《北京青年报》10.10 刘江华/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