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在获知自己得奖后,宣布她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她表示,她不想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名人,这不是她追求的目标。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
人们知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获奖作出异乎寻常反应的
许多诺贝尔获奖者在荣誉到来后表现出的本真,让人感到他们人性的伟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得奖者,从这种意义上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没看错人。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一位院士说:“我们并不能保证颁奖给最优秀的作家,但我们挑选的总是好作家,而且,我们有意颁奖给那些小国的不太出名的作家,这就引起人们关注弱小民族的文学,这是有意义的。”看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深知自己的局限,还有一种我们没想到的考虑和眼光。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质和形式最为统一的奖项。这对于我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评奖活动、公布人物榜是一个对比与警示。最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评奖和排行缺乏必要性与实质内容,与其说是社会和某个行业需要,不如说是一个小集团、小圈子的需要,因此完全谈不上激励作用和权威性,也谈不上公平与透明。所以,伴随着这些活动的,不是社会的关注与期望,而是争吵、内讧、丑闻。颁奖单位动机不纯,获奖者在得奖前和得奖后没有平常心,往往使得一件好事,不但不能善始善终,反而矛盾重重、各方受伤。诺贝尔奖离我们很远,但给我们的启示却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新民晚报》10.10 徐友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