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奥地利女作家和诗人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耶利内克说,是她父亲在纳粹排犹时期受迫害的遭遇促使她走上创作生涯,“我一生的心愿就是为我父亲雪冤”。
耶利
无法真正被翻译的作家
耶利内克说,她的语言来自于音乐,是无法被真正翻译的。她曾学过音乐,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位音乐家。她会对政治事件做出直接的反应,但是她强调,在她的作品里从来没有单纯的宣传和说教。她是怎样从音乐转换到文字的呢?
“那是因为,音乐的作曲需要通过非常严格的理性和数学过程,以及特殊的记录方式来完成。如果人们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它记录下来,那么就不可能将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东西还原出来。而且在这之后还得等待有人来演奏它。对于我这种毫无耐心的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对路的艺术形式。我一点耐心都没有。但是在我的文学作品里,我发展了一种源于声音的音乐化的语言。那很适合在剧场演出。”“我在作品中也较少使用对话,更愿意把更大的空间留给建立于声音的语言。最大的缺点就是,人们几乎无法把它翻译出来。我属于那种无法真正被翻译的作家。”
小说描写女性心理非常大胆
耶利内克曾经写过诗歌、小说和剧本。1967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 LisasSchatten”(利莎的影子)。1970年参加了学生运动,并将这段经历写进讽刺小说“WeAreDecoys,Baby ”(我们都是囚鸟)
耶利内克强调的文学观点是:思想和形式一起飞,不至于有一方坠落地面。她的小说叙事冷静,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压抑和愤怒都隐藏在她冷静的笔触之下,并且对很多社会问题能够直率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钢琴教师》描写女性心理非常大胆,从性心理的角度,刻画了人在现代社会中扭曲和变态的心理,看起来很像心理小说。由《钢琴教师》改编的同名影片,荣获2001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钢琴教师》一片使耶利内克赢得了女“性”作家的称号。在奥地利,似乎没有一位著名女作家敢于触碰变态性心理这个禁区。
我会用奖金来买自由
耶利内克说,“我刚刚完成了一部较长的作品,是关于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在这之后我和我的一个朋友一起翻译奥斯卡尔・威尔德(1854 1900,英国作家)的作品,现在正在译《一个理想的男子汉》。”
耶利内克表示她本人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她的诺贝尔奖。原因是她有很严重的社会恐惧症,无法去参加如此盛大的庆典。但是她会写一篇发言稿,由其他人来读。对于所获得的奖金,她说“我可以为自己买来自由,金钱意味着自由,能够休息一年是非常美妙的事。我实在太忙了,为了赚钱做了很多我原本不会去做的事情,现在我可以休息了。”
(《北京青年报》10.11《扬子晚报》10.8 术术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