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报名选手共24990人,其中专业选手仅115人。
此次大赛出现的最大意外,是两名选手的猝死。
10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在离半程马拉松(21公里)终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一直坚持跑步的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刘鸿斌突然倒在地上。
3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刘鸿斌身边实施抢救
指挥救治的海淀医院副院长余力伟认为,虽然没有患者的病历,但肯定是运动过于剧烈造成疲劳过度,以及有潜在的疾病导致猝死。
下午1时50分,离全程终点线还有200米远的距离,又一位头发花白,年约60岁的选手猝死在地上。
据急救中心统计,17日一共把30多名出现不适的选手运送到了沿途各个医院。
“要跑马拉松,最重要的是先检查身体状况和提前一个多月进行适应性训练。”本次赛事的半程马拉松裁判长、北京体育大学十项全能副教授熊西北认为,许多潜伏的疾病在不运动的情况下看不出来,只有在做一些运动性的试验后才能查出。
熊西北说:“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改为万人赛之前,参赛队员是需要健康证明的,现在由于比赛人员太多,对此就没有过多的要求了。”
作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固定节目之一,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所以在今年报名时,北京交大团委以及体育部在同学中间进行了宣传,鼓励大家报名参赛。
《华商报》记者18日在北京交大校园内采访了一位参加了马拉松赛的女生,她说:大概在一个多月前
的一天上午,体育委员问班上谁愿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就在她那儿报名。几天之后,她在报名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她参赛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个锻炼;第二,凭参赛证明可以在学校的思想测评中获得加分。
(《京华时报》《华商报》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