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1000多年的岁月后,精美的敦煌壁画开始出现颜料层龟裂、起鼓、霉变、脱落等病害。电视节目《敦煌再发现》向观众直播了为敦煌壁画治病的过程。
给壁画“治病”
检测出起鼓的壁画后,工作人员换上浅蓝色的橡胶手套,在起鼓部位打一个小小的孔洞。将一个软皮管插入孔洞中,接
在狭窄的洞窟中,另一位工作人员正站在脚手架上给顶部的一幅壁画打针 用注射器,将黏合剂注射到壁画中。一边注射,一边用棉球滚粘压牢,然后在用绵纸在上面吸附。专家介绍,打针是一个复杂的工种,工人需要长期训练。
一桶泥和了两年
给壁画打针用的黏合剂是敦煌研究院经过多年研制才发明的,其成分与壁画背后的原有的胶成分基本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粘得牢,不脱落。为了配制出适用的浆液,专家们分析了壁画后面和洞窟中乃至敦煌周边土壤和水的成分、气候变化,花了两年时间配制出80多种泥,最后发现第81号泥浆用于灌浆最合适,为了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减轻泥的分量,还在其中加入了鸡蛋清。
壁画被灌浆后,还要把一种特制的白色吸湿垫用木板固定在壁画上吸潮。这种吸湿垫也是特制的,原来实验过很多高科技材料,连婴儿的尿不湿都用过了,但效果都不理想。
(《北京娱乐信报》10.24 王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