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粮食日”。众多院士和专家欣然前往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高层论坛”,就粮食这一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行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说,2000年以来,全球开始出现了当年粮食生产量比消费量低的情况,2003年世界粮食储备降低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我国的粮食供
需形势也并不乐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说,2003年我国粮食的需求比供应大568亿公斤,近5年粮食总产累计下降了816亿公斤,人均粮食已从1998年的415.5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333.3公斤,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两院院士石元春说,“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的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以对资源的掠夺式利用为代价的。如吉林的黑土层越来越薄,原来有一米到两米,现在最少的已经裸露黄土了,还有的只有三公分到五公分厚了。”石元春院士说,“我国必须推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即通过科技和人力资本的集约化投入,提高资源生产率或以非常规性水土资源对常规性水土资源进行替代,以突破紧缺自然资源的约束。譬如,水是不可替代的,但灌溉用水是可以替代的。水资源替代的方式主要有提高灌溉水、作物自身水、自然降水利用率以及非常规水替代四个方面。通过多途径替代节水的技术解决方案,到2020年,我国水资源替代的潜力可达到1380 1670亿立方米。
专家提出,2020年我国的粮食总产要想达到6亿吨以上,科技对粮食的贡献率至少在50%以上,应切实加大对粮食科技的投入。
(《人民政协报》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