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坛,作家高产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中青年作家每年少则写四五本书,多则七八本书,乃至更多。他们的作品在书店里一摆就是一长串,让人光是读读书名就眼晕。高产与低质形成鲜明的对比,许多高产作家,被读者称之为“写手”或是“文字批发者”。庆幸的是,高产作家中开始有人为此表示忏悔。
曾引领先
女作家赵凝在《文艺报》发表《一个女作家的忏悔》一文,说她突然发现自己写得实在太多了,简直有泛滥之势 仅2001年就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2003年推出了6本新书。现在她出书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4年,她的长篇小说新作仅推出了《夜妆》,文学界评论不错。赵凝一针见血地指出:高产“当红”作家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和“当红”演员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作家如果不从作品的质量上下工夫,那么,再怎么“当红”的作家也只会是过眼烟云。
(《扬子晚报》11.1 蓝洱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