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出现在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讲坛的敬一丹语出惊人:“我现在天天都在琢磨怎么样在(电视)媒体里‘说人话’,其实就是采取平民视角,让老百姓接受这种言论节目。目的是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起一个翻译的作用。”
最不善于短兵相接
“我不觉得自己适合做言论节目
评论不在于声嘶力竭
不是那种对采访对象的“穷追猛打”、“哪儿疼往哪戳”,敬一丹采取的是平淡、随和的风格。之所以很被观众接受,她认为是因为“平衡”、“独到”、“分寸”、“角度”这八个字起到关键作用。“很尖锐的问题可能让人觉得很痛快,比如最初我们就想可算能过把瘾了,但别忘了过把瘾就死。平衡的、充分的言论才能让人信服,比如有一次我接到一篇关于人口普查的稿子,‘某月某日,国务院开始第几次人口普查’,显得很生硬。我改成‘某月某日的晚上,可能会有人敲您家的门,可能就是人口普查员,当您开门的那一刹那,您就亲身参与了第某次人口普查’。独到的言论不在于声嘶力竭,而在于好好说话,和观众平起平坐,而不是高高在上。”
有些话永远不说
“我做《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不用‘要、必须、希望、应该’这些词,还有像‘社会各界都要认真配合’,这样的话。比如一次做一个节目,有一句话是‘他们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觉得这话不能这么说,甚至跟编辑、记者都吵起来了,后来一直争到领导那里,领导考虑一下,说还是照敬一丹说的吧。我不反对也没关系,可以这么播出。有问题的东西我不去转变它,是我的无能,是对观众的不负责。”(《北京晨报》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