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方人眼中的中西差别

2005-01-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逼子成龙与虐儿罪

一个20岁的中国青年,如今一瞧见钢琴就厌恶。他曾向我诉说童年是多么地不快乐。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还得学弹钢琴、绘画和补习英语。妈妈将所有家务都承包下来,从不让他动手,动不动就念叨:“你只要抓紧时间学习,妈妈就高兴。”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在

西方人眼里光会整天啃书本与傻瓜没什么两样。

有一位华裔男孩毕业于免费公立中学后考上了牛津大学法学院。周围华人赞叹做父母的心血没白费,将来儿子成为开业律师年薪15万英镑,并以此作为督促自己及子女发奋的活样板。洋邻居里有一个同龄的男孩,自小学至高中每年花费数万英镑接受昂贵的私立教育。高中毕业后,小伙子居然不去上大学,先到西亚、东亚和喜马拉雅山旅行,爬雪山过草地吃了不少苦。后又去非洲,留在乌干达当义务乡村教师。其家信常是他如何克服种种艰难与当地土著沟通,如何与艰苦的物质条件搏斗的生存日记。青年的父母每每总欣喜地举着儿子来信向外人展示,他们认为孩子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一点是金不换的。

在西方,许多华人家长因按东方人“恨子不成材”的观念严格管教子女,常以为:“我关起门来管教自家孩子,犯了哪家王法?”结果却被西方法庭裁定犯有虐儿罪。所谓虐待子女罪不是仅指身体上的虐待,还泛指一切有碍儿童身心正常成长的行为,逼孩子读书太狠、违背孩子的意愿等,都犯了伤害幼童精神健康罪。

西方人巴望孩子将来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注重的是孩子的自由发展。这可能与西方人不将子女看成父母的“私有财富”,要求子女高中毕业后离家开始其独立的人生,这种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因此西方父母就不会干涉孩子上大学读什么专业,或在上不上大学的问题上违背孩子的意愿。口述:伊迪斯[英国]

一个“香蕉人”的观感

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被称为“香蕉人”,意喻外黄里白。1987年我来到中国教英语,作为一介华裔,每当自我介绍是美国人时,中国人的反应是一致的:“你怎么是美国人,你明明是中国人嘛。”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然而我发现中国人观念里的所谓美国人,指的仅是白皮肤美国人。

我亲历过不认同非白种美国人的尴尬,在学校附近的邮局,每回我取包裹时都颇费周折,而职员小姐一见是白人,当即就笑脸相迎麻利地为外宾办妥了一切。在宾馆、商店等公共场合,服务员对华裔没有对白人“外宾”那么殷勤有礼,由于经常碰到这类低白人一等的待遇,华裔大都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心理伤害。

来到中国后我才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美国人,因为我的思维及行为都是彻头彻尾美国化的。一天一位女士来访,她说:“你从普林斯顿来,你能不能帮我的孩子进普林斯顿疏通一下关系。”我跟她解释美国不讲关系学,找门道并不灵光,你的孩子只要按通常的程序申请就可以了。事后她抱怨平时对我那么好,关键时刻用得着我了,我却袖手旁观,交我这个朋友太吃亏了。我在中国遭遇的人情债常常折磨我的心灵。口述:朱迪[美国]

(《老外侃中国》郭莹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