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者周立峰对中央二套的《鉴宝》栏目里鉴定的真实性提出怀疑 在去年9月11日的《鉴宝》节目中,专家对天津藏友朱廷哲提供的一方“清代寿山橘皮黄田黄冻印石”进行鉴定估价。当时的鉴定专家是天津市藏石学会会长靳志忠,他对这方印石给出了180万元的高价。但细心的周先生随后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出
专家自己给自己的藏品定高价,“鉴宝”的真实性何在?
一位业内人士说,专家给自己的藏品定高价,在央视《鉴宝》栏目里并不是个例,老百姓不清楚,但业内人都是心知肚明的。现在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很火爆,随之衍生的就是吓人的高额利润。由于利益的驱使,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就不可避免。现在《鉴宝》节目里专家的估价明显偏高。
而且,在节目现场,经常出现专家把膺品说成是真品的情况。这里面虽不排除专家“打了眼”,但更多的却是有意而为之。比如某一期,一位知名书画鉴定家把一件明显是“揭二层”的古字画说成是真品,这件东西有一点书画鉴定经验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他竟然看不出来。
一网友说 我们在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应注意维护艺术品市场的正常发育,不应畸形地催化它,更不能有意无意地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专家们的本职是问学而非经商,应持身严谨,立言负责,万不可为媚时风而话里“注水”。 《辽沈晚报》1.7韩红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