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经济”春节红火
2004年元旦一过,李岩秋的工作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作为某市驻京办的工作人员,给各个需要活动的机关和上级部门送礼成了这个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的驻京办事处年关的主要任务。
“我来北京工作三年了,年年如此。”李岩秋对这种工作重要性的认
李岩秋对记者说:“给上级部门和领导送礼是个很大的学问。因为你送轻了,人家觉得你没有诚意,送重了,又容易给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出奇出新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2002年春节,李岩秋刚到北京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主要还是送一些家乡特产。“当时基本上就是到全市各地去搜罗最正宗的东西,最后弄了十几样特产,给上级部门送去。当地农民光是年关卖特产这一项就能挣不少钱。有人说,这也算繁荣农村经济。”
到了2004年春节,李岩秋所在驻京办的“特产攻势”已经很难叫座了。他告诉记者,中部省市甚至送出了娃娃鱼这样的国家保护动物,“你再特也特不过人家啊”。
前几年,送礼主要是实物和现金,而现在则有一些不同。在一家省级单位工作的王丰一直以来都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在经过高人点拨之后,他开始不断参与领导组织的赌博活动。而在三个春节输了几万块钱以后,王丰终于在而立之年升成了科长。
即使是送实物礼,送礼人的创新意识现在也必须很强,否则就不算成功的送礼。近年来,体育健身器材成为了送礼的一个新热点。在北京市某局工作的李伟今年春节给领导买了一套网球用具,包括一把威尔逊的拍子、鞋等,“一共花了3000元钱,领导喜欢打网球,我就给买一套,大家都送,你不送不好”。
事实上,网球装备还只是一般的礼品,比网球用具更为昂贵的是高尔夫球用具,近年来,这个东西也被人们争相作为礼品来送。
据记者了解,很多购买者最后都会选择开“办公用品”的发票,达到用公家的钱送自己的礼的目的。而商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这种现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发票照开钱照收。
“厚礼”的厚度
李岩秋在得知记者在做有关送礼链条的报道时,特意带记者去北京西单附近的一家高档礼品店找一种为送礼而生产的产品――吉祥金条套装。这个套装里面包括一块包装精美的金条,一块据说是世界名牌的金表,还有一只金笔,总售价38888元,如果你愿意再加上5000元钱的话,店家还可以帮你在金条上打上名字。整个包装据说都采用了24K镀金,包装盒外还被打上了“限量销售1000套”的字样。
李岩秋介绍说,这种礼物的销售并不公开,很多人属于慕名而来,许多人满世界想找一些能给受礼者印象深刻的礼物,而这种价格昂贵,又印上限量销售的礼品就很受欢迎。
他们靠“送礼经济”谋生
在送礼者、收礼者和礼物的制造者之外,还有一群人在礼品经济的产业链条中成为受益者。
在北京月坛南街做礼品回收生意已经5年的肖宁安从元旦过后就忙开了。之所以选在月坛南街开店,据肖宁安透露,“主要是因为这附近行政单位众多,可以保证货物来源”。在一位熟识朋友的带领下,记者在一个很偏僻的街道上找到他的店,一进门,他就很警觉地看着我,因为他的店刚被警察抄过。
他在和记者的交谈中承认,春节是礼品回收的黄金季节,一般来说,肖宁安的店里以回收烟酒为主,因为这些东西的渠道已经比较通畅。
肖宁安对记者说,他做了5年生意后已经有一些固定的客户,其中以官员为主,他们平常收完礼品后,都会拿到他这来卖,比如一条中华烟,他能从中挣大概50元,而主要客户则是一些饭店、酒楼。肖宁安告诉记者,去年春节,他在这个生意中赚了2万块钱,虽然他的买卖并不合法,但他还是打算继续在这个产业链里呆着。
(《国际先驱导报》2.4 10安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