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婚丧嫁娶、礼尚往来、生日聚会、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本是传统的民风民俗,可如今这些民风民俗已经被金钱所污染,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了。
在海南省一些地方,“金榜题名宴”非常盛行。文昌市某镇一位考生被省外一所大学录取,入学费用大约需要1万元。家庭非常贫困,在学费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其父母
今日的人情风已不仅仅弥漫于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更深深地侵蚀进了官场。
王女士在某市机关工作,不大不小是一副处级干部。一到春节她都准备若干红包,里面少则装500元、多则装2000元。这些钱不是给家里的外甥、侄子准备的,而是给单位领导的孩子准备的。早在节前半个多月,遇到领导家孩子来单位,就先把压岁钱给他们。没遇到的就过节去领导家拜年时给。一个春节她就送出去2万元钱的红包。当然,她的孩子也回收到一些由下属给的类似红包。
近些年,我国金融领域里,还滋生了一批靠人情关系在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拉皮条的“资金掮客”。由于目前金融行业内竞争激烈,各家银行机构都想拼命抓牢一些存款大户,而保险公司的巨额保费,无疑会成为各家银行竞相争夺的对象之一。如果是保险公司人员直接去找银行人员谈条件,不容易搞暗箱操作。而能够充当“资金掮客”角色的人,是与双方实权人物关系极为密切、绝对信任的人。这些“资金掮客”,专门从事为金融蛀虫牵线搭桥的勾当。经过“金融掮客”的一番活动,保险公司就会与银行签订一明一暗两份存款协议。比如签订5年期的大额存款协议,明面上那份写的是3.2%的利率,暗的那份存款协议却是3.3%的利率。明的那份协议堂而皇之地存入了两家机构的档案里,暗的这一份协议却只有能从中得到好处的极少数几个人知道。
前些年,在福建省诏安县出现了一个名为“大公家”的组织。“大公家”又被称为“理事会”或“联网”组织,是由当地一些制造假烟的不法分子组成的。据“大公家”成员交待,成立“大公家”的目的,是向有关执法部门的人员送钱,一旦上级有关部门来这里打假,收到钱的有关部门的人员就会为他们通风报信。参加“大公家”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要缴纳5000元或1万元不等的会费,总金额达100多万元。这些钱,除了少部分用于“大公家”理事会日常开支外,绝大部分用于送给有关执法部门的人员。
“大公家”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先后6次研究行贿问题。对象涉及诏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技术监督局、县烟草局及当地镇党委、镇政府和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数十人。在“大公家”的拉拢贿赂之下,诏安县一些执法人员与制造假烟的不法分子连成了一个人情网,出现了执法人员与制假分子称兄道弟、亲如一家的奇怪现象,导致当地制贩假烟的犯罪分子十分猖撅,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后来,漳州市检察机关对这一案件进行了认真查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达2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达1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4人,乡科级干部10人。(《蓝盾》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