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国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还有500万人依赖于政府的权力实行自收自治。民官比例已经高达26:1。精简机构、精兵简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什么人都想进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周文吉,任职期间先后为两个儿子、女儿、两个儿媳妇、
大量的关系户涌进行政机构直接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停滞,直至成了只进不出的“养老院”,进而造成了行政部门的关系家族化。几年前华东某省人事部门对省直属单位56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是干部子女亲属在同一机关工作的人数占18%。西北某部机关500多人,亲属在同一机关工作的有104人。
“机构膨胀力”
在一次江苏省工作会议上,该省一位领导曾感叹:“在苏北的一个乡镇,正副书记和正副镇长竟达50多人!”
1984年,我国第一次建立了乡级财政,此后乡镇机构就开始急剧扩张。乡镇增设了若干个副书记、副乡长,设立了人大办公室、工业办公室等,将原来乡镇政府的八个助理升格为七所八站。2004年,有关部门对我国1020个有代表性乡镇的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机关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数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至3倍。
这种机构膨胀力表现在县市一级的各行政部门更可谓蔚为壮观。我国的县都设置有80余个科局,叠床架屋,职能重复。每一个局名义上几十人,常常上百甚至几百人拿工资。
合理坐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需要增添必要的新机构与新人员;在“全能政府”的观念与体制下,几乎所有社会事务都得由政府包揽,于是政府不得不与增长着的社会事务近乎一一对应地、同比例地增设大量机构与人员。
县乡主要领导没有执行任职期限制,大多在位1到3年,更换频繁,今天A书记在位提拔一批;明天B书记来了又启用一批,致使县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乡镇非领导职数实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配备严重突破职数限额。
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提高,一些机关单位以司机、打字员、网络员等名义聘请许多工作人员,等待时机正式进入,既增加了机构编制部门的压力,又造成了大中毕业生因编制限额进不了机关,致使机关工作人员结构难以优化,整体素质降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教授乔新生认为,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精简只是手段,提高效率才是目的,而我们很多地方在改革中,恰恰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把目的和手段颠倒过来。殊不知,人员多少是相对的,绝不能“为了减人而减人”。(《民主与法制时报》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