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央视小品大赛的三个意外

2005-05-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小品大赛近日落幕,一些现象多少出乎人们意料。

一、导演看好之作落选

赛前,大赛导演李雨泓曾预测音乐剧小品《张大嘴与李干部》、《水下之声》、《二嫂上轿》这类创作手段新颖的作品会胜出,但结果获得一等奖的,职业组的是《接受》,非职业组的则是《高效率的

爱》。这种意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小品大赛没有幕后操作。

二、正剧而非喜剧摘冠

普通观众提到小品即反应为喜剧。而这次大赛,除了喜剧小品之外,还有正剧小品、戏曲小品、杂技小品、曲艺小品、音乐剧小品,甚至有展现残疾人精神面貌的聋哑小品。

以99.76的高分拿到一等奖的《接受》是一个正剧。它讲述了一位因政治原因被迫与妻女离散的飞行员,多年后找回女儿,却发现女儿已瘫痪的令人心酸的故事。该小品寻找到了恰当而巧妙的演出形式,通过父女俩在同一时空交错的语言,体现了军旅生活中血浓于水的高尚亲情。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说,正剧小品介于喜剧和悲剧之间,兼有多种情感效果,其主要特征是深刻而又蕴涵诗情地表现严肃的人际冲突、人物心灵的自我冲突,“笑是观众看小品时的期望,但审美格调的提升和小品艺术文化底蕴的充实,应该是观众首先的要求。”

三、演员的表演成了担心的焦点

普遍认为,现在小品不景气主要原因是没有好剧本,但这次比赛下来,演员的表演却成了最大的问题。评委刘劲认为:很多演员盲目追求表演的形式感,不能深入地挖掘作品

内涵,表演流于空泛。评委鲍国安、巩汉林等人认为 很多好作品被演员处理得过于随意,该出彩儿处没出,“让人着急”;有些演员丢掉人物性格的逻辑,过分专注于“抖包袱”。希望演员们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推出具有震撼力的作品。 (《北京青年报》5.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