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我国国立大学每年收费约22至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至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
30年代我国民众各阶层的收入情况:30年代初,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至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银圆。每
3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起点月薪一般为50银圆;待遇高的可以拿到80银圆。从事脑力劳动自食其力的知识阶层,如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编辑、职员等等,月薪在100至200银圆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为350银圆;一级教授月薪可达500至600银圆。这些人群组成社会的“中间阶层”或者叫做白领劳动的“中产阶级”,鲁迅在《二心集序言》里面就认为自己属于“中产的知识阶级分子”,他们是劳动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时我国的大学生们多数来自这样的中间阶层。
(《逝去的大学》陈远编同心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