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审计风暴”后的思考

2005-07-1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今年的审计报告让人们喜忧交集。喜的是国家审计署继续忠实地履行职责,2005年的“审计风暴”依旧风头强劲;忧的是披露的问题依然触目惊心,可谓“老账”尚未偿清,“新债”又如潮而至。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从源头上治理预算违规频发。

今年的审计报告涉案部门和去年差不多,如国家体育总局

、水利部和科技部等,简直是屡审屡犯。对此,有关人士认为仅靠“屡审”对付不了“屡犯”。关健在于事后的问责有问题,审计风暴后面应该是“纪检风暴”、“问责风暴”,甚至是一场公共财政的“改革风暴”,人大应该积极介入。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政府官员都是由人大任命的,如果人大能够根据审计报告提出质询,就完全可以迫使对问题负有责任的官员引咎辞职。此外,舆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未来期待能够形成这样一种政治文化,即一旦出现类似问题,不待人大等权力机关采取行动,相关的官员就自动辞职,以示负责。

解决这些问题,也不需要特别的制度创新,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就可以解决,即人大要真正有权管住钱袋子。政府每花一分钱都经过人大许可,凡是人大通过的预算,都应该被视为法律,不经过人大允许擅自变更就要追究法律责任。而现在的制度是,人大实际上管不了预算。预算体制的共有缺陷造成过大的预算漏洞,一些单位负责人在公费开支上有过于空旷的“自有裁量”空间。这些都是现行制度无法绕行的障碍。(《中国商报》7.1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