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汇报》报道,丘成桐兴冲冲地赶到杭州,和一批在高考中得高分的数学尖子会面,结果却大失所望:“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对定理不甚了了,只是做习题的机器。”他对国内大学生缺乏学术研究的热情深表遗憾。
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学生没有做学问的热情,除了整个世俗化社会的价值导向有
问题,只有物质层面的利益追求,没有能提供另外一种足以支撑人们寻找精神世界的价值尺度,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原本被视为精神圣地、学术堡垒、独立于世俗的浮华与喧嚣之外的大学校园本身也面临着精神失落的危机。丘成桐教授尖锐地批评某些名牌大学竟然也是惟利是图,有一家名牌大学的代表曾和官员一起到哈佛大学取经,“他们问哈佛大学如何图利”,当丘成桐告诉他们“办学不能赚钱的时候”,他们表现得相当失望。现在,有些大学好大喜功,只追求表面化的数字,以为大学之大就是有大楼,就是面积大、规模大、人数多。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多数学生在迈进大学的门槛之前,就已经开始为职业前途考虑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做学问的热情?(《科学时报》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