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日本军队攻陷新加坡,俘获约15000名澳大利亚驻守士兵,加之其后俘获的另外6000多名澳军官兵,使得二战期间澳籍战俘总数达21649名。
在马来西亚东部沙巴岛上的山达坎俘虏营,大约2000名澳军战俘和近700名英军战俘,成为日军战败前夜实施的灭绝盟军战俘策略的牺牲品,战俘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
“死亡之旅”真相因冷战而被隐瞒
山达坎俘虏营中的战俘死亡纪事一藏便逾半个世纪。直到1998年,澳大利亚二战历史学家莉奈特・希尔维娅将她采访山达坎死亡营生还澳军战俘的记录,参考国家档案馆的史料,汇编成书出版,方使真相大白。2005年6月,澳大利亚电视九台的《60分钟》节目,专题报道了山达坎俘虏营的死亡纪事。据《60分钟》节目的记者沃里说:“当年澳政府认为山达坎战俘死亡真相,会引发澳国民对日本的公愤,不符合当时冷战的需要,澳政府在美国的影响下,只得采取掩盖事实的做法。”当时,所有死于山达坎俘虏营的澳军将士家属,在所收到的联邦政府通知书注明的死亡原因均为“疟疾”。那么,日军对山达坎俘虏营盟军战俘所实施的“死亡之旅”真相究竟是什么?笔者专程前往希尔维娅位于悉尼北郊家中,请她给予详尽解说。
希尔维娅说,1942年7月,日军将1500名从新加坡俘获的澳军战俘,用船运送到沙巴岛,关押于该岛东北部海岸城镇山达坎外16公里处新建的盟军俘虏营。日军强迫澳军战俘自建简陋的战俘营,同时,还强迫他们日夜不停地修建飞机跑道。参与这一军事工程的,还有4000名被日军从印尼搜捕来的平民。年底,山达坎机场竣工。1943年5月,第二批500名澳军战俘和近700名英军战俘又被日军关押于此。
1944年年底,山达坎战俘营的日军接到设于越南西贡的东南亚总部电令。电令指示说:如果战事继续恶化,日军面临投降,在必要情况下,日军可用任何方式处死盟军战俘。与此同时,日军总部还以电文形式指示日军官兵,在非常情况下可以食用盟军战俘的人肉以充饥。1945年4月,日军总部再次发来电文,下达了“无一盟军战俘可从战争中死里逃生”的指令。于是,山达坎战俘营又将战俘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食物配给降至每人每天75克大米,并且不对伤残战俘使用任何医药用品,使得战俘营内的死亡人数激增。同时,日军对盟军战俘采用惨无人道的灭绝手段,臭名昭著的战俘“死亡之旅”,亦由此应运而生。
日本投降前杀害最后一名战俘
1945年1月15日,第一批75名骨瘦如柴的盟军战俘在日军的押送下,离开山达坎战俘营踏上“死亡之旅”。
战俘们前行的目的地是距山达坎以西250公里的鲁纳。在山达坎与鲁纳之间,布满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和崎岖险峻的山道。经历了3年战俘营生活严酷摧残的盟军战俘走出山达坎不远,即因饥饿和伤病而丧生,一些虚弱无助的战俘更被日军用刺刀挑死。在未走完第一段54公里嶙峋山路时,75名盟军战俘便已全部死亡。
同月下旬,日军又从山达坎俘虏营挑选455名体力尚好的盟军战俘押往鲁纳,以作为日军劳力。75%的战俘奇迹般逃脱亡命荒野的厄运,抵达了鲁纳和附近另一个村落潘集那潭。由于食品严重短缺,在潘集那潭村发生了日军以盟军战俘人肉为食的野蛮行径。加上痢疾肆虐,到同年6月10日,鲁纳和潘集那潭两个村子的盟军战俘仅有10人活着。这时,又有183名盟军战俘被押送至此,踏上“死亡之旅”时共有536人,数百名伙伴均在路上死去。到7月27日,在鲁纳的深山雨林中,只剩下了42名奄奄一息的战俘。8月1日,日军又枪杀了其中的27名战俘。最后的15名战俘一直挣扎到8月27日。其时,日本宣布投降已超过了十天。然而,为了销毁残杀盟军战俘的罪证,日军又将余下的这15名战俘处死。
在全部盟军战俘中,只有6名澳军战俘从“死亡之旅”逃脱。战后,他们成为揭露日军残害战俘的见证人。而在山达坎战俘营,1945年8月15日晨7时15分,日军将该战俘营最后一名活着的澳籍战俘的头颅砍落。5小时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盟军错失营救战俘良机
发生在山达坎战俘营的盟军战俘死亡纪事,无疑是澳军在二战经历的最悲壮的惨剧。更令澳大利亚人痛心的是,由于前线情报失误,盟军竟放弃了原定于1945年4月间向山达坎空投600名盟军解救战俘的行动。其时,山达坎战俘营仍有1000多名盟军战俘活着。直到6月间,第一位从山达坎俘虏营逃生的盟军战俘在当地华人的保护下被运往岛外美军阵地时,盟军方知发生在山达坎的惨剧,但为时已晚。 (《中国青年报》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