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60年前的“8•15”这一天

2005-08-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延安漫天通红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有两位著名诗人描绘了那一夜的延安。一位是萧三,《国际歌》的中文译者。8月15日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他的《延安狂欢夜》。

作者写道,已经吹过熄灯号了,人们大半都已就寝。忽然山上山下,人声异常嘈杂。又听锣鼓喧天,有人甚至乱敲铜盆――

整个延安起了骚动。/男女老少涌出窑洞。/延河两岸岗山,/野火漫天通红。/(扫帚、草褥都拿来烧了!)……

同一个晚上,艾青写下《人民的狂欢夜》――

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所有的门都打开/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

重庆欢乐种种

《中央日报》报道:在重庆城内,7点左右,日本投降的消息被美国新闻处证实。美军总部的大孩子们首先跳了起来!

到处是“号外!号外!”的喊声,到处是人们的读报声:“日本无条件投降!”张贴着《中央日报》号外的墙前,万头攒动,连不识字的赤腿汉也挤在里面,雨样的汗水把每个人的衣衫和周围人的衣衫黏在一起。

《国民公报》描绘:一部扎满红彩的公共汽车上,站着一个个化装的人。一位全身素装、扎着一只大翅膀的和平女神,一手举着火炬,一手摇摆着中美英苏的国旗……各娱乐场所门前人山人海,许多年轻的小姐太太们,每遇到盟友便拥抱跳舞。所有的记录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纪滢回忆录里的《小镇所见》:

大约8时左右,也就是所有镇民知道日本确实(“确实”二字非常重要,因为自抗战以来,人们对于战事消息,已有存疑习惯)是投降了,告诉了家人与普遍传播于每一个人心中后,另一种表达方式,随之而来。那便是合府大小老少,手牵手肩并肩,步出家门走在马路上,以舒散刚才听到喜讯紧张的心情……有多少人?几千人绝不止,至少有两万人。从来没见过的老公公、老婆婆,包括镇上的农户,一股脑儿都出来了。

喜悦的泪水

“日本投降矣!”这五个特大字和一个惊叹号,是临时制作的。当时《大公报》总编辑想要找若干大字来做标题,可是字盘最大的字都嫌太小。于是请刻字工崔永超先生现刻。这是位造字高手,多年来,每有生僻字,都靠他救急。崔先生非寻常工匠,他本是华北有名的金石家,沿用到今天的《大公报》报头三字,就是他的杰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大公报》用杜甫的诗句做了8月16日社评《日本投降了》的开头。

日本投降了!抗战结束了!在八年苦战之余,得见这胜利的伟大日子到来,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脸上淌下泪来。

这篇情感奔泻不羁、甚或显得语句凌乱的社评逐一点名,质问痛斥日本刽子手本庄繁、林铣十郎、荒木贞夫、酒井隆、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历数“这八年来,随着日本军阀的铁蹄,北起大青山,南极海南岛,东起海滨,西至鄂西,迁回至湘桂以迄黔南,真是步步血殷,处处罪行”。并说:

以本报同人来说,七七变起,平津失陷,我们的津版先断;八一三变起,大战三月,淞沪沦陷,我们的沪版又停;翌年武汉撤退,我们的汉版迁渝;太平洋战起,我们的港版沦陷;去年敌军长驱入桂,我们的桂版也绝。八年来颠沛流离,只剩渝版,坚卫抗战大纛,以迄最后胜利到来!

社评写道:老实说,我们除了深恶痛绝日本军阀的严重错误及万恶罪行外,却从不鄙视日本人民。日本这民族是不平常的,只要放弃了穷兵黩武的思想,打开了狭隘骄矜的情抱,在民主世界的广野上,日本民族是可以改造,可以复兴的。 (香港《明报》8.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