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庞学勤的成名作,还要数1958年那部《战火中的青春》。为了在银幕上塑造好男主角雷振林排长,他认真回忆战争年代自己身边那些农民出身的基层指战员的言行举止,剃掉了头发,使雷振林这个形象更真实。从没想过“离
《战火中的青春》上映后,激励起一大批热血沸腾的青年参军入伍的决心,庞学勤也因此红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就在庞学勤事业最辉煌的时候,身后那风平浪静的家却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与打击。
庞学勤和妻子杨y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毕业结婚后,杨y在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冰上姐妹》里担任主要角色。
1959年,杨y同时在三部戏里担任主角,因为任务太重,压力太大,她不小心患上了眼疾,被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医院采取了对眼球直接注射的治疗方法,也没能阻止住杨y的失明。
这一段时间正遇三年困难时期,对庞学勤来讲,“应该说是人生最苦的阶段。那时候,什么吃的都没有。我们剧团到渔场演出,给两车鱼,上部队演出,给点猪肉,反正一点不留,都带给她。”
杨y的病吉凶未卜,庞学勤的事业却如日中天,身边仰慕者无数。但庞学勤说,“离婚”这两个字自己从来都没想过。“命运既然结合在了一起,就应该一生一世。”
“中医有个理论,最好生一个儿子,妈妈的病就能在坐月子的时候带走。”1965年,庞学勤的大儿子庞好降生。1970年,庞学勤又有了小儿子庞越,“好”、“越”有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之意。对妻子,他无悔无愧
但往往事与愿违。“文革”过后,庞学勤走上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领导岗位。杨y却因为“文革”期间长期精神压抑,患上了精神分裂。
平时善良单纯的杨y一犯病就像变了一个人,狂躁、发火,实在闹得不行了,庞学勤只好把妻子送医院。而每去一次医院,不亚于一场斗
争,“请年轻的同志,一个人背着,两个人按着”,这样才能让杨y上得了车。
为了不破坏两个儿子幼小心灵里母亲的美好形象,庞学勤每次都悄悄地安排一切。而每送走妻子一次,这个在儿子面前一向坚强的父亲自己却会忍不住关在房间里大哭一场。
此刻的庞学勤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人都知道,庞
厂长每个星期天两盆衣服,洗完了,带着两个孩子去洗澡,洗完澡再买点糖三角、豆沙包,回来做点土豆白菜,再来一勺肉,就是这么生活。”
儿媳刚进庞家的时候,从没接触过婆婆这样的病人。庞学勤就耐心解释说:“妈妈有时候就好像电线搭错了,A路应该接B路,可妈妈接到了C路,所以会说错话,你不要在意。”
不久后,杨y又得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直到去年去世。
从相识、相恋到相伴一世,整整52年的光阴,今年76岁的庞学勤用他对妻子默默的爱谱写了一曲厚重的生命乐章。“有人问我,你不后悔吗?我的的确确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大家,我是生活的强者。我下次再有人生,我再碰到杨y,我一样娶她做我老婆!” 《中国电视报》9.19杨代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