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北京有专门饲养由缅甸进贡大象的象房,象房地点在距宣武门不远的西城墙内。据史料记载,这里前后历明清两代,共有养象史389年。解放前,象房的残垣尚存,具体地点还能辨认,而现如今仅空留象来街这个古老地名了。
皇帝在祭祀、朝会、出巡时,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尊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銮舆、
大象经过训练之后,根据其灵敏程度,安排其在大朝会、常朝会的站位。常朝时,一般午门前站六只大象,天安门金水桥前站两只。钟鸣鞭响,百官入毕,众像以鼻相交而立,无一人敢越而进矣。
每逢六月初伏,象房的官兵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濠沟中让象洗澡,京城百姓会争先恐后,一睹为快,有一句《都门杂咏》这样写道:“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 (《中国电视报》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