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处的统计数显示,北京市的百岁老人今年达到293位。其中,男性67位,女性226位,分别占百岁老人总数的23%和77%,年龄最大的朝阳区宋香云老太太1893年出生,今年已经112岁。近日,记者特意寻访了4位今年满百的京城老人,探一探他们的“不凡”之处。
儿女孝顺是长寿首因
从百岁老人、家人、邻里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对子女孝顺的赞扬,这也是老人能够长寿最重要的原因。
家住回龙观小区的孟昭惠老人床头放着3个半导体。老人说 “我让他们别花那个钱,他们就是爱给我买,因为我爱听戏。”
“我们家老人不太爱吃菜,我们就捏点饺子、包点馄饨。好让他吃点菜。”顺义区殷瑞兴老人的儿子殷宝成说。
东城区张尽臣老人的家人撩开老人的衣襟给记者看,内衣的袖口领口干干净净。“伺候老人,卫生要很注意。说实话,人一上了岁数,因为消化不好,身上味道很不好闻。做子女的可不能嫌弃这个,老人的衣服我们给他常洗常换,屋子经常打扫、换气通风。”
“老人就像小孩,越老越像。咱就得顺着老人的心气来,别让他觉着不高兴。还得随时注意他的身体变化,看他不爱说话、不爱动了,就得带他上医院看看。”傅漪泉老人的小儿子傅尚英说。
从家庭陈设上看,4位百岁老人都生活在普通人家,有的家里生活甚至有些拮据。但在子女们尽心尽力的照顾下,老人们很快乐。
饮食五花八门但都不过量
记者询问这些百岁老人平时爱吃什么,答案各式各样,没有一定之规。不过,适可而止是几位老人多年坚持的饮食习惯。殷瑞兴老人家里的茶几上摆着香蕉、山楂片、早餐派,老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平时零食不离嘴。傅漪泉老人更有意思,数着个儿吃饺子,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每顿数出来12个或者15个,就吃这么多,多一个都不吃。孟昭惠老人爱吃粗粮,隔三差五地就念叨窝头。张尽臣老人离不开红烧肉,家里的冰箱总是有一大盆炖好的肉搁着。
百岁老人个个“闲不住”
“闲不住”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殷瑞兴老人的耳朵很背,所以只是默默地看着记者在与其家人交谈。但是,当家里人拿出老人五六年前编的篮子的时候,老人马上兴奋起来,非常自豪地笑着说:“这个是我编的,我编过好多,送给好多人。”儿子说,老人前两天还念叨着要儿子带他到地头拣黄豆呢!
得知记者要来,张尽臣老人居然拄着拐棍,步行十多分钟,到小区大门口站着等候。老人的长孙张宝山介绍说。“我爷爷就是闲不住。自己爱溜达,溜达的时候还自己买份报纸。”
什么事儿都“不上心”
抗日战争中,张尽臣老人就参加了革命。孙子张宝山说,“后来到了北京,开个小买卖,做地下工作。老爷子最大特点就是‘拿钱没当过钱’。那会子解放军刚进北京,都没什么钱。我爷爷招待同志们随便吃喝,从不收钱。足见他的心胸宽广。”
“其实长寿没什么秘诀,我们家老太太就是性格很好,与世无争。”孟昭惠老人的家人说:“从没听她挑儿女们的眼儿,挑街坊邻居的眼儿。从来不会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
傅漪泉老人乐呵呵地讲到:“我不爱生气,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一会儿就忘了。什么也不在乎,放得开胸(襟)。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啊,我们家虽然一般,但也够吃够穿,我活得挺好!” (《北京日报》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