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默然:人生有苦也有甜

2005-11-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少年养家的日子

李默然10岁开始上小学,14岁就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卖烟卷、打小工、当邮差,最后到了牡丹江

邮政管理局当了雇员。

在买卖烟卷的日子里,他每天早上到日本人的商店排队买烟,一个人一次只能买两盒,一个早上,转上数个轮回,把棉袄里面的兜全装满了再往外卖。一盒烟能挣一分钱,一天挣两三毛钱。倒卖烟卷被日本人定为经济犯罪。一次,李默然不幸被发现,日本人狠打了他一顿,打掉了两颗牙。为了记住仇恨,他始终没有镶过牙。

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从社会另一面获取了意外的收获。卖烟卷的地方有戏园子,他经常卖完烟卷去戏园子“蹭戏”。《狸猫换太子》《水浒》等,至今让李默然记忆犹新,为之后的艺术生涯打下根基。

读错一个字 发奋学6年

1947年10月,李默然考中了哈尔滨文艺家协会文工团。但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件最窘的事:在文工团,每天早上大家轮流读报纸。一天轮到李默然读报,突然听到有的同志在笑,原来他把“效率”读成了“效帅”,这件事让李默然震动很大。后来李默然说:“我这个文化程度在文艺团体是呆不下去的,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叫博览群书。”从1947年到1953年,李默然一头扎进了图书馆,整整6年时间,他不间断地阅读了大量书籍,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不就是邓世昌吗!”

电影《甲午风云》影响了几代人,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也广为流传。李默然是怎样被选上出演邓世昌的呢?一天,团里的领导告诉他,长春电影制片厂要借他去拍电影。至于拍什么电影,演什么角色,领导都没有说,李默然什么也没问就上了火车。到了长影,李默然看到两个人。一个是《甲午风云》的林导演,还有一个是著名摄影师王起民。王起民一看到李默然就向林导演大喊道:“你还找什么邓世昌啊,这不就是吗!”林导演仔细打量了李默然,让他先住下,看看剧本。李默然整整在宿舍里呆了三天,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演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导演和摄影师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让我演邓世昌。原本是让我演李鸿章,让金山演邓世昌的。我当时脸上就像丘陵地带似的长满了疙瘩,还长了一个粉瘤。很多人都说怎么能让这个人演英雄,但摄影师和导演的态度像山一样坚韧不拔,我非常感动。”

第一次拍电影李默然一点也不紧张,他说:“我完全被这个人物的感情和行为震慑了,塑造这个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对待某些人是什么样的,我这个脑子里头就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都有了,我一直认为,我塑造的邓世昌这个形象,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气节在邓世昌身上有集中的表现,跟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吻合。”

“五线谱”换来的爱情

李默然的家庭幸福:有一位始终相濡以沫的夫人;3个有出息又孝顺的儿女;天真可爱的孙儿孙女。

李默然的爱人龙潮,离休前为辽宁省歌舞剧团作曲兼指挥。1947年李默然进入文工团,当时要求团员做多面手,秧歌、话剧、大合唱、乐队什么都要会。李默然参加演出了话剧《俄罗斯问题》后,全团就为配合土地改革,排演歌剧《血泪仇》。李默然碰上了一个大难题――不识谱。好在他饰演的是国民党孙副官,只唱四句,别人一教,也就混过去了。但排大型歌舞剧《纪念碑》时,李默然却不能“蒙混”过关了。这不仅因为他所饰演的唐文有多段独唱,更重要的是,歌剧的总指挥是他日思夜想的意中人,他后来的夫人龙潮。为了与龙潮有更多的接触,也为了今后事业发展,李默然在音乐上下苦功了,终于,《纪念碑》演出成功了。李默然演的“唐文”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唱腔也字正腔圆。

1950年,李默然与龙潮幸福地结合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得李默然更加意气风发,事业蓬勃。他先后在舞台、银幕上塑造了《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胆剑篇》中的吴王夫差、《第二个春天》中的冯涛、《市委书记》中的市委书记陈明、《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他始终坚持他的艺术原则:选好本子,宁缺毋滥。面对许多影视剧组的邀请,不管制片资金有多雄厚、题材有多时髦、导演名气有多大,他总要选择对得起观众的好本子。 (《深圳商报》10.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