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全(左)在专心致志雕刻
逐出师门
张文全今年57岁,是四川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人。他个头矮小,面皮黝黑,身体干瘦。1964年冬,为了
张文全的学徒生涯一共只有13天。他没有另拜师傅,决心自学。一有空,他就拿着工具,去打房前的石头,练习开石凿料。一年后,张文全手艺有了不少长进。他表哥建房需打地脚石,张文全不要工钱揽到了工程。他工程做得非常出色,一炮打响。不几年,他的手艺盖过师傅,成了当地的知名石匠。
与诗结缘
张文全爱好诗歌,与人交谈,出口成诗。
1960年3月,张文全在好友家读到一本没有封面封底的诗集,那清丽的词句,铿锵的韵律,一下抓住了他,从此他苦读诗书,拜师求教。张文全记忆力惊人,尤其是诗歌,几乎过目不忘。《红楼梦》他看了两遍,至今尚能大段背下来,书里的诗词,只要提一句,他就会不假思索,将整首背出来。
经过几十年磨砺,张文全的诗词功底日渐深厚。兴致高时,一天能写几十首。他写诗不拘形式,有时写在纸烟盒上,有时写在地上,有时刻在石头上,有时只是随口吟出,随写随丢。现存的几十首诗,都是诗友们觉得好,投给刊物,保存下来的。
爱上雕刻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修房造屋的人很多,请张文全干活的人需要排队。人们有了钱,对石工的要求也高了,有人请他雕一些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人物故事。这些活儿张文全没有做过,不敢接,有人就嘲笑他。张文全火了,赌气把10多单生意全接了下来。“别人能造飞机、造卫星,我就不信雕不好石头。”
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作品借鉴,他想了一个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实物模仿。刻羊就用羊做模型,雕鱼就照着活鱼雕,刻人物全凭记忆。他雕作品,不打草稿,在石头上画一个圈,找个中心点就动工。雕刻顺序全凭兴趣,有时先雕头,有时先雕尾,有时从中间下刀。无论从哪里开始,都能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张文全毛笔字写得不好,替人刻碑最初是请人写。后来他买了本字帖,于劳动间隙,自己练习。苦练了半年,便开始自书自刻,加上他有作诗的特长,可根据主人的要求,随意撰写碑文,顿时名声鹊起,成为川滇黔一带知名的雕刻师。 (《人民日报・海外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