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办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创造了此项比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颁奖台下,一手将女儿带向最高音乐殿堂的父亲胡东振泪眼婆娑。他说:“我对不起女儿,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肯定不会再让女儿学钢琴,这条路实在太残酷了!”
从5岁开始,胡丁琦在父亲的逼迫下不得不每天枯坐在钢琴凳前6~8个小时。一天,小丁琦故意磨磨蹭蹭地不到钢琴凳上去。胡东振上前对女儿就是两个耳光。在胡丁琦5岁到8岁的三年中,胡东振打了女儿近400个耳光,直到后来女儿真正爱上了钢琴。
胡丁琦9岁时,胡东振独自带着女儿去北京寻访名师。那时,胡东振没有工作,妻子王国花每月只有近600元的收入。而给胡丁琦请老师,每节课就需要500元钱。这还不包括父女俩租房的费用和日常消费。
为了节省费用,胡东振在北京最偏远的郊区租了间较便宜的平房。因为收入和支出严重失衡,两地分居的胡东振和妻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女儿终于成名了。在掌声和鲜花背后,胡东振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以剥夺女儿童年的快乐和全家血拼为代价培养女儿,究竟值不值?(《沈阳今报》11.30)